饶敏教授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
饶敏教授出生于 1963年8月 ,籍贯四川仪陇。截至2024年10月,她已经度过了61个春秋。这一基本信息为我们理解她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就提供了重要背景,也反映了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积累。
学历背景
在介绍饶敏教授的职业生涯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她的学历背景。饶敏教授拥有 管理学博士学位 ,这为她在高等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学者型管理者,她的专业知识不仅体现在学位上,更反映在其长期从事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女性职业发展方面,饶敏教授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实践智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经历
暨南大学任职
在饶敏教授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中,暨南大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自加入该校以来,她凭借卓越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在多个关键岗位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饶敏教授在暨南大学的任职历程如下:
时间 | 职务 |
---|---|
早期 | 纪委会办公室主任 |
后期 | 电子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
2000年代初 | 人事处副处长 |
2000年代中期 | 人事处处长 |
2010年代至今 | 副校长 |
在这些不同岗位上,饶敏教授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特别是在担任人事处处长期间,她充分利用自身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深厚造诣,积极推动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为提升暨南大学的师资队伍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出了显著贡献。
2010年代,饶敏教授晋升为暨南大学副校长,标志着其职业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她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她还充分利用自己在高等教育管理和女性职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和提升女性教职工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饶敏教授在暨南大学的任职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她主持了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如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大学教师退出机制研究》,以及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教育科研重大项目《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视角》等。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她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造诣,也为暨南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界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参考。
其他工作经历
在饶敏教授加入暨南大学之前,她曾在其他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经历为其后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表现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饶敏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这段经历使她深入了解了科研机构的运作模式和人才管理特点。随后,她在广州市委组织部的任职进一步拓宽了她的视野,尤其在干部选拔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多元化的背景为饶敏教授后续在暨南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体现了她跨领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精神。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饶敏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作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她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饶敏教授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 :饶敏教授重点关注了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与教师研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她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能力对信息沟通与研究生产率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职业保障与研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则起负向调节作用。这一发现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在设计高绩效工作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教师能力这一关键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 :饶敏教授还深入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她发现,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其工作投入程度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新思路。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饶敏教授主持了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教育科研重大项目《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视角》。这项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以促进高校科研质量的全面提升。
女性职业发展 :饶敏教授还关注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问题。她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女性领导者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和影响,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多元化管理提供了有益见解。
通过这些研究,饶敏教授不仅深化了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还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她的研究成果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性研究项目
在饶敏教授丰富多样的研究项目中,有两个代表性课题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
“大学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这个课题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它聚焦于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话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学教师的退出机制。饶敏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不仅能维护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为教师个体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研究,该项目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师管理体系。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视角”
这个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教育科研重大项目,体现了饶敏教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持续关注。项目的核心在于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特别强调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特殊考量。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试图平衡不同学科的特点,避免过度量化带来的弊端,从而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两个代表性项目展示了饶敏教授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科研评价领域的深厚研究兴趣和广泛影响力。通过这些研究,她不仅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还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完善,为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贡献
发表论文
在饶敏教授丰富的学术生涯中,发表高质量论文是她学术贡献的重要体现。她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
论文类型 | 发表期刊 | 影响因子 |
---|---|---|
SCI一区论文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14.919 |
SCI一区论文 (第一作者)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7.392 |
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饶敏教授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研究实力,也为她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成果
在饶敏教授的众多研究成果中,一项关于L-茶氨酸高效合成的研究尤为突出。她带领的团队巧妙运用组合蛋白质工程与代谢工程策略,成功改造了谷氨酸棒状杆菌,使其能够高效合成L-茶氨酸。这项创新性的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L-茶氨酸的产量,还为工业化生产开辟了一条高效、经济的生物合成途径。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通过筛选和改造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GMAS),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的双突变体GMASE179K/N105R。这种突变体在32℃下的半衰期延长至约48小时,比野生型提高了2.2倍,同时L-茶氨酸产量提高了36.61%。团队还通过优化代谢途径,进一步提高了L-茶氨酸的合成效率,最终在5 L发酵罐中实现了高达44.12 g/L的L-茶氨酸产量,创造了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茶氨酸的最高记录。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饶敏教授团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创新能力,也为L-茶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