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创办历史
广东东软学院的前身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成立于2002年,标志着该校办学历程的开端。经过十二年的快速发展,该校于 2014年6月 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并更名为 广东东软学院 。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发展规模上的显著进步,也为其后续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该校已拥有 22年的办学历史 ,在这期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模式。
办学规模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快速发展的民办本科院校,在办学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现 占地面积53.87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32.07万平方米 ,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目前,学校拥有 全日制在校生约1.4万名 ,其中包括本科生和部分专科生。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开设了 23个本科专业 和若干专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集群。这种多元化的专业布局充分体现了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教育特色
IT特色教育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在IT特色教育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学校充分利用其深厚的产业背景,将IT知识和技能传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实施“IT+”和“+IT”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培养既精通信息技术,又能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在IT特色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
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围绕IT及泛IT相关行业开设专业,形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为代表的重点学科群。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如东软百度学院、奇安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26个专业实验室,涵盖计算机系统、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注重前沿技术教育: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开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关课程。
实施TOPCARES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IT行业需求。
通过这些举措,广东东软学院成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IT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平均薪资较三年前提高了10%,充分体现了学校在IT特色教育方面的成效。
产教融合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资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学校与东软集团的战略合作是一个典型案例,展现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7月,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东软软件学院。这一合作旨在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典范,充分利用东软集团在IT行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源,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
东软软件学院采用了“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安排:
前2.5年 :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后1.5年 :学生进入东软数字工场,通过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内的实践实训环境,学校与东软集团在校内共建了东软数字工场。这个工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学生可以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在这里开展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项目开发实训,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东软数字工场的核心价值在于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通过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学校成功地将企业资源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化办学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等学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机会。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国际学习平台。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合作项目当属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作举办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获得批准,成为当年广东省高校唯一获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一合作不仅体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前瞻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国内接受高质量国际教育的机会。
该项目采用独特的“4+0”双学士培养模式,学生全程在广东东软学院学习,但同时可以获得中英两国的学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广东东软学院的工学学士学位和西英格兰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教学方面,该项目引进了大量外方优质教育资源:
课程设置 :引进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
核心课程 :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占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
师资力量 :外方院校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
教学时长 :外方院校教师的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种深度合作确保了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国际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短期交流项目
除长期合作项目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交流活动。例如,2024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210名师生赴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访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覆盖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昆士兰大学等。通过这些短期交流,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氛围,极大地拓展了国际视野。
学校还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的境外交流学习机会。近三年来,学校年均开展各类境外学习交流项目60余项,共有800余名在校本科生赴境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持续的国际化努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资源。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国际交流项目,广东东软学院正在逐步实现其国际化办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了在国内就能接触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面向未来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来确保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学校通过构建TOPCARES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TOPCARES框架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具体来说,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课程设置 方面,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四新”(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入。这种做法确保了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实践教学 是广东东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亮点。学校设立了独特的实践学期制度,将一学年划分为三个学期,其中为期四周的实践学期安排在每年的8月至9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将以项目为载体,将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实际项目开发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实践学期的项目设置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自平衡智能小车项目为例:
学生需要在第一周完成小车的零部件组装,让轮子动起来;
第二周为小车加上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使小车实现自动平衡;
第三周和第四周则需要扩展小车功能,如加上摄像头、声音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最终目标是将小车打造成办公室里的智能垃圾桶。
这种项目式的实践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正如一位参与实践学期的学生所说:“除了提升应变技术问题的能力外,还培养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
校企合作 是广东东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例如,学校与泰迪智能科技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通过“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获取宝贵的工作经验。
评估机制 的完善也是广东东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聘请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对学生项目进行考核,确保项目不仅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贴近实际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广东东软学院成功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学校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相比三年前提高了1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市场认可度。
创新创业教育
广东东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实践平台。学校通过建设 创业18Mall 这一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集创业指导、培训、训练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18Mall的建设历程堪称“多级连跳”:
2015年10月:正式开启
同年:获评“南海区创业孵化基地”
2016年7月:被认定为“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6年8月:获批“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基地”
这一系列快速升级充分体现了创业18Mall在短短时间内取得的显著成就。
创业18Mall的运营模式体现了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支持:
提供 免费的独立办公场地或工位 ,以及会议室、培训室等配套设施
组织 导师问诊、创业讲座、项目打磨会 等活动
提供 创业培训、孵化培育、融资对接、协助工商税务 等全方位服务
创业18Mall特别注重 项目质量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入驻条件和管理流程,包括:
团队负责人及其主要成员原则上为本校全日制在校生或近期内毕业生
指导老师需投入充足精力并发挥有效指导作用
创业计划书需具备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确保了入驻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创业18Mall的运营效果显著。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该平台已产生创新创业团队 109个 ,累计孵化虚拟公司 35余家 ,其中成功孵化并注册实体公司的有 5家 ,累计服务大学生 5000余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创业18Mall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卓越成效。
学校还通过 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 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机会。SOVO采用基于“虚拟公司”(V-Company)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学习IT知识的全面了解现代企业运作环境。这种实践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广东东软学院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从创意萌芽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支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办学成就
学科建设
广东东软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软件工程等领域表现突出。学校拥有 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和 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 (软件工程)。这些重点学科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学科优势,也彰显了其在信息技术与管理交叉领域的特色发展方向。
学校还设有多个特色专业,如 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和财务管理 等,这些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体现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成果为学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科研成果
延续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异表现,广东东软学院在科研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其中 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项 ,充分展示了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实力。特别是在 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和 等前沿领域,学校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多项研究成果已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更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彰显了广东东软学院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未来发展
发展规划
继前文对广东东软学院现状的详细介绍,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已经清晰可见。广东东软学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6项战略、9大工程”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规划聚焦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关键领域,体现了学校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具体而言,“6项战略”包括:
深化产教融合 :强化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加强学科建设 :优化专业设置,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提升国际化水平 :扩大国际交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新型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改善教学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9大工程”则涵盖了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一发展战略不仅体现了广东东软学院对自身优势的认知,也反映了其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为学校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面临挑战
广东东软学院虽然在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随着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学校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行业步伐。为此,学校可考虑与领先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反映行业最新动态的课程模块。
尽管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已有良好基础,但在吸引国际顶尖学者和留学生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学校可通过设立更具吸引力的奖学金项目、优化国际课程设置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其全球影响力。面对这些挑战,广东东软学院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其教育模式,以保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