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数量概览
本科专业数量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一所拥有丰富本科教育资源的高等学府。 截至2023年11月,该校共开设39个本科专业 ,涵盖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医药教育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多样性。这些专业不仅包括传统中医药学科,还融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和管理学等新兴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
专科专业数量
继本科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也提供专科层次的教育机会。 该大学设有2个专科专业:护理和药学 。这两个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科教育的设立不仅拓宽了学校的教育层次,也为希望进入医疗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医类专业
中医学系列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系列专业以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全面的教学内容,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这一系列专业主要包括:
中医学(九年制) :这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中医药领军人才。该专业采用“九年一贯、先中后西、科研前移、学科融通”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同时具备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基础。
中西医临床医学 :这个专业强调“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
古典中医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
现代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中西医结合课程:如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
这种全面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诊治疾病,并具备较强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中医学系列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
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教学机构:担任中医药教育工作者
科研机构: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研究
卫生行政部门:参与中医药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
这些专业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在国际中医药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部分课程可能采用双语教学,或者提供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自1960年首次开设以来,该专业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技术三个层面,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4%以上,其中98%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教育单位,如中医院、综合医院、康复中心、中医诊所等。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和中医养生观念的普及,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持续上升。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限于传统的医疗领域,还可以在养生保健、美容美体等相关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例如,一些毕业生选择在高端SPA会所或美容机构工作,利用针灸推拿技术为顾客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种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推进,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许多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或在国外医疗机构工作,将中国传统医学推向世界。这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药学类专业
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全面的课程设置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该专业采用“医药结合,系统中药,明理致用,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药学人才。
课程设置
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中药学的各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
核心课程:系统中药学、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
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
专业课程: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
该专业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参加为期半个月的高山野外实习,这是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必修环节。在这期间,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高山野外药用植物辨识与采集、药用植物特征讲授、植物标本制作等活动”
这一传统已坚持60余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
研究重点
在研究方面,中药学专业聚焦于“系统中药学”学科思想,形成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明理致用,实践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学科团队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实际需求,创新提出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明理致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中药学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科团队构建了“一中心三层次七阶段”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包括:
基础通识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
实践能力教育
集中培训科研素养
分散培养专业方向素养
交叉前沿创新素养
游学访学论道阶段
这种培养模式旨在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兼具的新时代中药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中表现优异,近五年获得了136项奖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00余篇SCI论文。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该专业在培养高质量中药学人才方面的卓越成效,为中药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学相关专业
继中药学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还开设了其他药学相关专业,如药物制剂专业。该专业以“医学-生物学-化学-管理学”的综合模式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将学习药物制剂理论、工艺、设备、新剂型和新辅料的开发以及药物的体内评价等内容。这为学生在药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拓展了药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医学技术类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重点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医学检验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部门胜任医学检验及实验室工作。课程设置涵盖了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等核心科目,同时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不仅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还能熟练运用现代检验技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关键支持。这种全面的培养模式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胜任多种类型的检验工作。
智能医学工程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融合了医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旨在培养具备解决智慧医疗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医-工-信”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强调智能感知和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课程设置涵盖了、大数据和医学影像等前沿领域。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如智能诊断系统和手术机器人等。未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有望在智慧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和医学数据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特色民族医药专业
藏医学
藏医学专业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承载着传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的重任。该专业以培养“藏医精、中医懂、西医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采用独特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包括:
前三年:系统学习藏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
第四年:在藏医院接受师承教育
第五年:进行藏西医临床实习
这种培养模式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藏医学知识,同时又不失现代医学的视角。
藏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其独特的教学理念。除了传统的藏医学课程外,还融入了现代医学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
藏医概论学:介绍藏医学的整体概念和基本原理
藏医人体学:探讨藏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独特认识
藏医病机学:讲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藏医学理论
藏医诊断学:教授如何运用藏医学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藏医药物学:介绍常用的藏药及其功效
藏医方剂学:讲解藏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方法
藏医内科学:深入探讨各种内科疾病的藏医治疗方法
藏医外治学:介绍藏医特有的外部治疗方法,如放血、火灸等
这些课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藏医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藏医外治学”课程,教授了一些独特的藏医治疗方法,如放血、火灸、药浴等,这些都是藏医学中极具特色的诊疗手段。
藏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各级藏医院:从事藏医医疗工作
藏药生产企业:参与藏药研发和生产
藏医药科研机构:从事藏医药研究
藏医药教学单位:担任藏医药教育工作者
保健、康复机构:提供藏医保健和康复服务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认知的加深和国家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支持,藏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持续看好。特别是在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地区,对藏医学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这些地区不仅需要临床医生,还需要大量从事藏医药研究、教育和管理的人才,为藏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藏药学
藏药学专业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标志着其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藏药学专业聚焦藏药资源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研究,致力于提升藏药现代化水平。毕业生可在藏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做出贡献。这一进展不仅彰显了藏药学专业的实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