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地处平原,水源丰富,水多树就多。
勤劳的乡亲,历代传承着植树的好习惯,经过一代代人的种植培育,家乡蕃衍成为多树的村庄。
往年,村子里里外外,生长着各种繁茂树木,村外一望无际的梨树和其它高大乔木,环绕着村庄;村内人们见缝插针,在房前屋后、池塘岸边等空闲之地,栽植槐树、楸树、榆树、柳树、椿树、梧桐……整个村庄掩映在绿荫中。
少年时,家乡的一草一木,就牢牢地牵系着我炽爱故乡的情愫。我爱家乡的树木,它扮靓了我的养育之地;它们那体现生命特征的绿,为我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它们挺拔的身躯下,遍留着我童年乐趣的印迹。
在家乡林林总总的树木中,我尤其喜爱柳树。
那些年,家乡生长着许多大小、粗细不一的柳树,村中空地、塘岸、场院边,村外路旁、田边、地头、河套、河堤到处可见柳树的身影。
家乡的柳树有两种,一种是枝条横生、树冠如华盖的柳树,一种是枝条婆娑垂挂的垂柳,人们管垂柳叫“拉耷柳”。小时我曾经问大人,垂柳为什么枝条朝下垂挂著生长?大人告诉我,人们在用扦插方法(即把新鲜的无根无稍的柳木棍栽到地里的植柳方式)种柳树时,把鲜木棍头末倒置,头朝下埋在土里,由于叶芽朝下,柳棍成活后,枝条不是朝上长,而是朝下垂挂了,当时我天真地信以为真,后来我才知道,那种说法其实是大人忽悠小孩,垂柳不过是柳树的一种品种罢了。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是最先感知春意的树种。当春寒料峭时,其它树木尚在沉睡,柳树已经由冬的灰褐走向春的嫩绿,伴随春风频吹,柳树焕发出青春魅力。初时,柳枝萌发出点点嫩黄的苞芽,柳芽渐渐长成绿叶,片片叶子在枝条轻舞,嫩黄淡绿的柳色悄然跃上柳枝头。此时的柳树枝枝蔓蔓,丝丝缕缕,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展现出妖娆绰约,风情万种。
我尤为喜爱家乡河堤上的柳树。村西五龙河的岸堤上,佇立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垂柳,它们成年累月守望着河水的变幻。春天,堤柳便焕发出诱人的窈窕妩媚,它们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情地展现婀娜多姿的身段;细长柔软的枝条披垂下来,轻柔而妙曼,随风摇曳,如少女飘逸的秀发,飘荡飞扬。柔和的阳光,把清澈河流的水波银光,一闪一闪地反射到株株柳树上,柳树倒影在河水中,河里流动起绿的光彩,柳与水里的柳影相映成趣。条条垂挂的柳丝,在河水上方轻盈自在摇曳,似要与水亲近却沾不到水,水中倒影里的柳条显得更长了,正如宋朝诗人杨万里《新柳》诗所言“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唐朝诗人韩愈在《早春》诗中,赞称柳树为“绝胜烟柳”;清朝莱阳籍诗人赵蜚声将柳树与梨花相提并论,一起赞颂,他写道“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烟柳”二字是描写春柳的绝妙之笔,用“如烟”来形容早春柳色,真是恰如其分。
晴日,河畔柳色堪称“晴偏好”,天气清朗时,极目远眺堤上翠柳,但见鹅黄点点,柳色如烟,浅浅淡谈,似有若无,河堤笼在一团团、一拢拢的柳烟里,观之足以令人陶醉。雨天,雨中柳色别有一番韵味,可谓柳色“雨亦奇”。春雨霏霏,柔润如酥的细雨飘飘洒洒,河水蒸腾起淡淡雾气,细雨与雾气裹挟着堤上翠柳,堤柳便隐约在轻烟淡雾中,半拢烟雨半垂丝。远望雨中柳色,绿似烟积,朦胧模糊,如梦似幻,充满写意般的朦胧意境,犹如烟霭缥缈的仙境。
春风吹绿了家乡大地,吹绿了柳树,吹开了鲜花,家乡成了花红柳绿的世界。其时登高远眺,但见长河两岸,垂柳依依,含烟笼翠,河水清清,碧草萋萋,梨花皑皑,碧麦滚滚,好一幅瑰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柳树虽然没有百花的娇艳,但它以它特有的神采、风韵、丰姿,为扮靓家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外貌看似柔婉的柳树,其实是坚强的树种,它有着坚强的品性,刚强的风骨,顽强的生命力。
柳树不畏寒冷。在滴水成冰的严冬,柳树越加从容清雅。白雪纷飞时,洁白雪花落在柳上,把柳装扮得银装素裹,皎洁无暇;冰凌挂在柳上,把柳包装得晶莹剔透,愈显高洁。早春,天气泛寒,百花万木尚在沉睡,唯柳树凌寒而动,绽放新绿,透出春消息。柳树不惧风雨。在多雨的夏季,柳树不惧电闪雷鸣,勇对急风骤雨。它岁岁年年,一年四季,历经风雨,坚挺而立,增添着生命的年轮,保持着一份自信,展示着不一样的风骨。
坚强的品质造就了柳树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在它的极易种植和容易成活。谚语道:“无意插柳柳成荫”,常常是人们无心栽柳,而柳树凭借自然力,繁衍得成片成荫。每年春末,白花花的柳絮挂滿一棵棵老柳树的枝头,风一吹,柳絮飘飘悠悠飞起来,又纷纷扬扬落下去,一场雨水过后,柳絮裹着的种籽生根发芽,河滩地上长出一层密密麻麻的树苗,人们叫这种柳为河淤柳,它的枝条是编制家具的好材料。柳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把它栽在那里,就能在那里生根发芽,顽强生长。人工植柳也极为简便,把一枝无根无梢的新鲜柳木棍,埋一截入土中浇上水,就会生根发芽,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为浓荫蔽日的大树。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村中林业队劳动,曾参加种植柳树。几年前,我在村中河套往年植柳的地方,看到几株保留下来的柳树,当年那埋入地里的镰柄般粗的柳棍,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已长成水桶般粗的大树,仍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柳树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乐趣。
春天,柳芽含苞待放时,正是做柳哨的最佳时候,我与小伙伴们折下青翠的柳枝,用手轻轻扭转,扭脱下青青的柳衣,做出一个个柳哨,我们鼓起腮帮尽情地吹柳哨,于是柳哨声响成一片,那音调虽然单调,却清脆、甜润。声声柳哨是对春的呼唤,向人们传递着春天来临的信息。
炎炎夏日,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戏水,尔后爬上河堤,折下缀满绿叶的柳条,盘成圈做成伪装帽,戴在头上,在河滩的河柳丛中,做伏击日本鬼子、捉汉奸的游戏。我们用弹弓打栖息在柳树上的鸟儿,柳树上跳跃盘桓最多的是一种俗称“柳叶儿”的鸟儿。我们把长木杆的顶端粘上用面糊做的“黏筋”,在柳树上粘知了,或者在木杆顶端系上用马尾毛做的套扣,在柳树上套知了。我们找来干草、干树枝,在柳荫下燃起火,将捕到的知了或打的鸟儿烧熟,高兴地分享战利品美味。
夏日,村中池塘边上,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撑起一片阴凉。我们在柳下挤在一起看小人书,在柳下地上画好棋盘下石子棋,在柳下打扑克、玩游戏,在柳下听大人拉呱唠嗑说古道今。是柳为我们增了知识长了见识,是柳给了我们欢乐。
柳树寓意着人的情感,蕴含着人的情怀,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
柳树因谐音“留”,故被人们赋予了留恋、不舍的含意。古时亲人、朋友、情人之间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离别之际,以柳表达相互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柳蕴涵着孝道。家乡习俗,有人家如果有长者老人离世,在下葬时,逝者的后辈亲人在为其送殡的路上,要拄孝杖而行。孝杖是用新鲜柳棍粘上白纸条穗制成的,之所以用柳枝,一是柳谐音“留”,亲人拄柳木孝杖为逝者送最后一程,表示后人对逝去的长辈满怀留恋的哀思。二是柳易栽易活,用柳做孝杖,寓意着后人希望逝去的长辈早日托生,转生世间。
昔年,我村村南野外一条路旁,挺立着一株巨大的柳树,粗近一搂,长得葱郁苍翠,枝繁叶茂,树冠亭亭如华盖,乡亲们称这棵柳树为“孝子树”。相传,不知是哪个年代,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后人送其安葬后,有一人把拄过的孝杖随手插进地里,柳木棍竟生了根、发了芽、长出叶,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历经不知多少年的风雨沧桑,长成参天大树。起初人们叫它“孝杖树”,后来又称它“孝子树”。路过孝子树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柳树,心理上就会油然产生“孝”的概念;孝子树的繁密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彷佛是在语重心长的警示人们,为人要行孝;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老人要及时行孝。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个特殊时期,这棵孝子树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砍伐。
柳树为家乡乡亲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生活在旧时代,饥饿的人们,把柳树嫩绿的芽叶作为美食充饥果腹,柳树为人们熬过饥馑延续生存,做出巨大贡献。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它的初始阶段呈花蕾状,由一颗颗微小的籽粒组成,状似小桑葚,家乡俗称其“柳枣儿”。柳枣儿堪称山野美味食材,春天人们打柳树上捋下一串串柳枣儿,配以鲜嫩的头道韭菜包出大包子,别有一番清香味道,好吃极了。
柳树能做多种家用器具,因其木质坚韧和无毒无味,柳木多用于制作厨灶炊具和盛食物的用具。柳树的树杈,如果两根相向而长的枝条粗细均匀,都如镰柄粗,间距二十公分左右,人们会砍下这样的树杈,做成搁在大锅中的锅梁,俗称“锅坎刺儿”(音),用来隔水加热蒸制饭菜或熥热饭菜。整个的大柳树根墩可以用来制作大饭店、大食堂用的砧板,家庭则用柳木板制作砧板,用以剁肉切菜。用柳条编的笊篱、“篓签儿”,可用于盛食物,把长长的笊篱把儿插入屋内门楣眼上,使食物悬空,可防止猫、鼠啃咬食物。
成熟了的柳条纤细柔韧,可编制提篮。村里的巧手编匠们,把细长而坚韧的河柳条捋去外皮,露出洁白的枝条,用它编制出各种美观耐用的条编器具,如斗、升既可计量粮食数量,又能盛粮食;大、小笸箩和簸箕,用来扬尘去糠,折腾粮食及多种用途;用柳条编制的一种篮儿,呈元宝形,家乡称它“招远篓儿”,很普及,几乎家家都有,平时赶集拐着它购物,新年正月用白白的招远篓盛上白白的饽饽,走亲串友,盛满了和传递着亲情友谊;用柳条编的箢子,俗称“圆斗子”,结实耐用且美观,平日用它盛贮干粮食物,当谁家嫁出的女儿生了小孩满月时,娘家人用洁白的圆斗子,盛上麦面做的白白的、点上红点的神虫、长岁、老虎或凤凰……还有煮熟染红的鸡蛋,去女儿婆家看喜“送米”,圆斗子装满了一家人的喜庆。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光阴流转几十年,家乡的景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迁。母亲河两岸建起了公园,栽植上低矮的景观花木,看不到昔日那“一河碧水满堤烟柳”的景色了;河套里那一片包括柳树在内的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荡然无存,代之以一望无际低矮规整的梨林;在村外高处看村庄,但见一片整齐划一的红瓦农舍,条条水泥村街,却几乎看不到树木;昔日村中池塘不见了,绿树掩映草舍的风光不见了,春天听不到悠扬婉转的柳哨声了。
时过境迁,时代在变,景物在变,人在变。乡亲们的日子今非昔比,已经由清贫变小康,村庄及人居环境处处焕发着现代气息。然而,缺失了昔日那翠柳依依碧水清清的恬淡闲适的田园风光,我难免生出些许惆怅、遗憾。
家乡柳色无边的美景在现实中不存在了,可是它清晰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故乡的翠柳是刻在我心中、印在我脑海里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使我永久不忘,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