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只宜经典永流传和欣赏 不宜继承和发展》
古诗,从唐代开始,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为近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比较自由奔放。所以,人们的思想活跃奔放,在唐代能够涌现出大量杰出优秀的诗人。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们高超的写诗艺术手法以外,思想的自由奔放不受约束,是主要因素。
再看唐代以前,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战国五百年,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共收编了三百零五首诗,分为“风”、“雅”、“颂”。“风”(民风),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如《关雎》、《蒹葭》、《硕鼠》等。“雅”主要反映朝廷贵族的生活。“颂”是主要反映宗庙、社稷的诗。在“风”(民风)中,有很多诗都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无拘无束。正是这种无严格格律要求的诗风,发展到唐代中兴时期,古体诗便发展到了鼎盛,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杰出优秀的诗人大量涌现,真正代表了中国古体诗作为文化瑰宝的主流和地位。
唐代以后的诗,为近体诗。其特点是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一是格式要严格。比如七律,必须是七言八句,不能多也不能少。二是对仗要工整,无对仗不成诗。三是合辙押韵(平仄)。这样,看似对写诗更加严格规范了,实则是把人们的思想严重的禁锢束缚了。自唐以后,宋元明清已看不到多少杰出优秀的格律诗人。虽然有,但,那也只是少数个别,代表不了时代的主流。相反,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应运而生,蓬勃兴旺起来。大量的杰出优秀的词作家涌现出来,真正代表了宋以后的时代主流。
由于近体诗对写诗要求更加严苛,同时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所以,近体诗的继承和发展的路越走越窄。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新诗。一种以解放思想为主导的自由体诗,中国诗坛又涌现出一大批现代优秀诗人。如艾青、臧克家等。
历史证明,以解放思想为主导的诗词文化,都是能够兴旺昌盛的。相反,把人们思想用条条框框束缚起来的诗词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山野
二〇二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