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他的诗词内容非常的丰富。尤其是对于人生的感慨,真切动人的情感表达,而且这种人的人生体验,在其中传达出积极的生活态度,读起来很有意味。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苏轼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的精神困境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宿命。没有入仕之时,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总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等到真正入朝为官之后,却又因为无力应付官场上的俗世,官场上的人情冷暖,又生出几分向往归隐田园之心。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种矛盾的心境,贯穿于苏轼,李白等一些最重要的古代诗人的一生。他们的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矛盾的场景,世间冷暖,人生失意,寄情山水是最好的选择。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就是苏轼的《谒金门·秋兴》,题目当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写秋天景色的诗词。上片主要写秋天景色的美好,下片则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此时的他只有30多岁,但是已经经历过仕途的挫折,“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堪称其中的旷达之语。在他看来,世俗之人都在追求名利,而他已经看穿了这一切,下决心不与他们为伍。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上片是苏轼眼中的秋天景色。“秋池阁”的旁边,风伴随着晨光,吹开了庭苑的窗帘。在这样的场景当中,词人才引出了后面美景的诗句。“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一阵秋风吹过,被霜打过的叶子还没有干枯,也没有伴随着秋风吹到地上,但是只有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秋风起的这样一个剪影,让词人意兴阑珊,想起自己的一生的经历,感慨自己的仕途之路。“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因为经历过这世间的冷暖,所以对于虚名也不再是那么看重。而在他看来这些“浮名”都是俗世之人都希望追求的,苏轼觉得他们太过于庸俗,不和他们为伍。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那么既然是一颗真心,不留在仕途之中,那要放在哪里呢?“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苏轼说他的一片心,可不想放在这些浮名上面,以免被世俗侵染。他的一双脚可以称之为懒,决意不再为了仕途的升迁而奔波,而要把他们闲着起来。就如同此时此刻端坐在庭院当中,看秋风起开,秋叶落。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是苏轼一首描写独特心境的诗词,其中表达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当然只是苏轼一时的感触而已,实际上他精神世界的矛盾延续在他整个一生,一直到晚年的时候,依然对仕途抱有的希望,此时的他也是绝对不甘心就此和山水为伴的。

苏轼寄情山水的名篇(苏轼寄情于山水之间)

 

但至少此时此刻的苏轼看到这美丽的景色,还是很有几分欣喜,摒弃这世界一切的烦恼,开始想象归隐山林的美好。这才成就了这首宋词独特的韵味,而其中说自己的心和脚都是懒惰的,以此来对抗这世界,人们为了追求名利的忙忙碌碌,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0793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