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汉关,朔云满西山。指挥战斗的将领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战斗即将打响。于是排兵布阵,严阵以待。果然,一场激烈的短兵相接开始了。战马嘶吼,刀光剑影,忽然大将一声怒吼:“乘胜追击,莫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这就是杜甫眼中的“出群”之才,他骁勇善战,指挥有方,为平定蜀地立下了赫赫之功。翻开历史的画卷,来到唐朝的起落之卷,这里依稀可以看到严武的足迹。
关于严武的“八卦”
严武的爸爸叫严挺之,是唐代的一个大宰相。公元733年,严武当时只有八岁,小小年纪竟用一把大铁锤把他父亲最宠爱的一个小妾打死了。 严挺之一看自己最爱的一个小妾被打死了,而且得知是自己的儿子干的,火冒三丈,便拿儿子是问。谁知严武居然理直气壮地说:“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儿戏也。”严挺之竟觉得自己的儿子敢作敢当,并言之有理,看来非等闲之辈也。
在《别董大》这首诗里我们讲过,高适是唐朝第一个凭借战功被封侯的。论诗,严武比不上高适;论指挥战斗,那严武绝对骁勇善战,指挥有方。其实,这两个人在当时是过过招的。严武在京城的时候,高适在边疆打仗,同样是吐蕃,但唐军被吐蕃军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蜀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严武临危受命回来接替高适指挥战斗,他有勇有谋,带领唐军一举剿灭了七万吐蕃大军,直逼吐蕃地盘。从此,严武军威大振,敌军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蜀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居乐业,安稳无他。严武凭借战功被封为剑南节度使。
严武成为剑南节度使之后,镇守一方,达到了人生巅峰。此时杜甫虽然在诗歌上已有极大成就,被称为“诗圣”,但仕途颇为坎坷,流落到成都,自建了“杜甫草堂”。严武与杜甫是世交老友,早已听闻杜甫盛名,便诚挚邀请杜甫出仕,并在广德二年(764年)向朝廷推荐杜甫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杜工部”的来历。严武对杜甫非常友好,二人感情甚好,杜甫见严武时,甚至帽子都不戴。杜甫也是不胜酒力之人,一次,杜甫酒醉竟站到严武床上,瞪着眼睛说:“严挺之乃有此儿!”(哈哈,边界感消失的一干二净)严武自觉受到冒犯,竟有了杀杜甫的想法。好在严武母亲亲自相救,杜甫才逃过一劫。从此,杜甫更加谨言慎行,写下三十多首歌颂严武的诗。两人和睦相处,直到严武四十岁的时候病死,杜甫时年54岁。失去了严武的庇护,他不得不再次漂泊,58岁杜甫带着妻儿,来长沙投奔当刺史的好友,不料好友暴病身亡。杜甫贫病交加,滞留在长沙,只能住在小船上和岸边简陋的江阁里。后来他想去郴州投靠他的舅父,却因为洪水只能返回,最后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没有靠山对诗人来说是一件致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