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称为“三阳开泰”实际来源于《易经》。在卦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一年四季中农历五至十月阳气渐渐消散,谓之“消”,十一月至四月阳气渐渐生息壮大,谓之“息”。因此将《周易》六十四卦的“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消息卦,分属农历十二月,将十二个月的阴阳消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都形象而又巧妙地包藏其中。
十一月的卦名为“复”,五阴在上,一阳在下,名曰“地雷复”,阳气已在下面集结。因为它只有一阳,所以就称为“一元‘复’始”。
十二月的卦名为“临”,四阴在上,两阳在下,名曰“地泽临”,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正月就是“泰”卦,三阴在上,三阳在下,名曰“地天泰”。地在上,阴气下降,天在下,阳气上升,阴阳和合,天地相交,孕育出了春天。
二月的卦名为“大壮”,两阴在上,四阳在下,卦名“雷天大壮”,雷声在天空响起,惊蛰到了,阳气的声势大壮。
三月的卦名是“夬”(guài),一阴在上,五阳在下,名曰“泽天夬”。从卦象看是泽中的水蒸发后上升到天上后,变成雨降下来,“夬”是决断的意思,清明已过了,雨水滋润了大地,万物开始生长了,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如何安排农事,要有所决断。
四月的卦名是“乾”卦,“乾”卦是两个单卦的“乾”重叠,阳气上升到了六阳,已经到了极点,古时把“天”喻为最大,于是就“乾为天”。乾也有“健”的含义,也就是万物最茂盛的时候。
五月的卦名是“姤”,名曰“天风姤”,五阳在上,一阴在下,阳气上升到了极点,再无可升之地,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阳气渐消,不知不觉间,阴气已从地底下慢慢滋生。
六月的卦名是“遁”,名曰“天山遁”,四阳二阴,又消去了一阳,“遁”之意是退遁、退避,也就是说万物已在渐渐衰退了,将它的精华渐渐地藏在它的果实种子里。
七月的卦名是“否”,名曰“天地否”,三阳三阴,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阴阳已是势均力敌,万物的生长之势已经停止,生气渐收敛,精华已浓缩到了果实种子里了,种子就要成熟了。新的生命就要否定旧的生命。
八月的卦名是“观”,名曰“风地观”,两阳四阴,阴气已占了上风,秋风已经满地刮了,收获的季节已经到了。
九月的卦名是“剥”,名曰“山地剥”,一阳五阴,阳气只剩下一丝了,岌岌可危,就要消失了,“艮”是“止”的意思,旧的生命就要停止了,新生命已经形成,从旧生命力中剥落出来。
十月的卦名是“坤”,坤卦的上下卦皆是“坤”,即是上下卦重叠,六爻皆阴,已是阳气全无,万物都已收藏起来了,准备过冬了。
“过年”为什么不选“一元复始”而选“三阳开泰”,三阴三阳,阳升阴降,天地交合,是繁衍后代的象征,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阴阳和合的中庸之道,期盼一代又一代康泰平安,于是新春伊始就叫做“三阳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