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之后,有不少人笑言,一部《觉醒年代》撑起了今年的高考作文。2021年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党史入题是高考的鲜明特色。其实,就是不像今年这样旗帜鲜明地党史入题,作为选材重要方向之一的革命文化,仍然是需要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就是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我个人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对帮助学生加强革命文化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单元从文体上来说,基本都是实用类文本,不少篇目较长,可能会有老师长文断教,处理地比较简单。但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因为对革命作品、革命先烈缺少更多的感性认识,确实体验感和认同感,容易把革命作品和革命人物脸谱化、口号化。
体验不深,缺少感同身受,就容易表面化,浮泛化。所以,本单元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做到调动各种手段方式,比如视频,比如诵读,比如品味文字细节等方式,用当时时髦的话来说,让学生具有沉浸式的体验效果,他们就会更加感同身受。
客观讲,从建党百年的源头看,当年红船上的那些党的创立者,都是非常年轻的热血青年,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他们敢于承担大责,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多少现代青年学生所缺少的!和平安逸的环境能够给人提供发展的多种可能,给人更好地施展才华提供机会,但这样的环境也容易让人安逸而不思进取。而回顾长征精神,恰恰是治愈安逸的一副良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要走好新的长征路。时代不同,挑战不同,但精神内涵相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不同的红色革命精神确实能够给人以鼓舞。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努力真正去触动学生心灵。革命文化最容易在最后变成一堆口号,变成与己无关的正确与崇高。
努力追求共情的效果,可以作为学习这一单元的设计初衷。
不妨来看2021年的高考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甲卷作文显然是将革命文化入题,很长的原材料也是在努力营造共情效果。如果考生的情感游离在材料之外,写出来的作文一般就是方向正确的口号堆积式作文。也许有人说,写这样的作文永远容易假大空泛。但换一个角度看,宏大题材的作文不会短时间内消失,同时假大空泛的作文也永不可取,那么,如何将宏大题材作文写出真情真意?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健在的老一辈革命者庄严敬礼时,会不会想到,绝大多数情况下,旁观者是很难有亲历者的切身之感?
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对革命文化有共情感,就多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写出作文的真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