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位诗人叫苏麟,他写了一首诗叫《断句》,其中有两句非常有名,人尽皆知,这两句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确,按常理说老师的孩子本应得到比其他人的孩子更多的单独辅导,但是恰恰不是这样,老师这个“月”很难照到“楼台”上。
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带了很多同事的孩子,同事经常感谢我,我就问:你平常教孩子吗?同事们感慨地回答:教不了。我也有同感。我的小孩从小学开始到考上大学,我几乎没有辅导过他语文,最多也就看看他写的作文。老伴经常抱怨说:你的学生都夸你语文教的好,可你教过孩子几回呢?我苦笑并无言以对。
老师是专门给学生教书的,按大家的逻辑得出的答案是:他们一定能辅导好自己的孩子。理由是一方面老师懂教育,另一方面他会数学或者物理。然而,单就教知识而言,老实讲,这个答案是个误区。为什么呢?
有句俗语“自己的娃娃别人教”,它能流传并家喻户晓,自有它颠扑不破的道理。这句话虽然针对的是品行教育,但我认为对知识教育也适用。因为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辅导,总会着急,一着急就生气,一生气就苛责。结果孩子逆反,从此不愿让你教他,而且理直气壮地说:别把我当你班上的学生。我是这样的,我的同事也如此。所以,大部分老师是不给自己孩子辅导的。理由很简单:淘气。
但是,老师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家庭有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孩子从小就受到熏陶,所以老师的孩子大多有自觉学习的品行,这大概是大家认为老师一定会教好自己孩子的原因。
作为家长,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老师的孩子品行优秀,学习并不好,我一定接受他教我的孩子;如果老师的孩子品行不好,但学习好,我一定不接受他教我的孩子。
原因很单纯:品行与学习是两码事。老师孩子的品行优秀可学习一般,不代表他不能教好他的学生。但老师孩子的品行不好,学习却很优秀,就一定代表他教不好他的学生。
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一生都受益无穷。但很遗憾,我们普通人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力。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