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有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展着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部分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信息:
-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1989年开始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挂牌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阐明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机制,发展大气污染控制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培养优秀人才。
- 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平台: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静博士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平台的建设管理、测试服务和新方法新体系开发。她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仪(SPR)、生物膜干涉分析仪(BLI)、等温滴定量热仪(ITC)、微量热泳动仪(MST)、差示扫描荧光(nanoDSF)等技术建立了靶标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发现、药物筛选与验证、竞争抑制研究、表位分析、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检测等一系列新方法新体系。
-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的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物理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其骨干力量主要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学科相关系、所。实验室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核束物理、强子物理、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和核技术及应用。
- 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该中心位于北京大学,主要进行生物医学成像科学研究,包括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科研场所的建设和使用。
- 新增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在2023年度新增牵头建设了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别是“考古科学”和“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筹建“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建设启动,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建设启动等。
以上信息展示了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展现了北京大学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
相关问答FAQs: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要解决哪些环境问题?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单位为依托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行为效应及生态与健康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探讨其行为效应,以及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环境生态系统的模拟及污染控制的新理论新技术:开发新的环境生态系统的模拟方法,探索污染控制的新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污染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大气污染物的变化传输规律及全球性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控制对策: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变化传输规律,分析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可持续发展与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策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如何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复杂药用植物多糖合成及活性研究
叶新山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中药三七中高度分枝的阿拉伯半乳聚糖多达140糖的合成及其抗胰腺癌活性》的研究论文。他们采用了基于糖基供体预活化的高效合成策略,成功合成了具有高度分枝化结构的三七多糖RN1,并构建了一个三七多糖片段化合物库,最终发现了具有抗胰腺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天然分子胶水蟾毒灵的发现
屠鹏飞和曾克武团队研究发现蟾毒灵具有良好的抗肝癌作用,他们利用蟾毒灵为分子探针,基于人类蛋白质组微阵列“钩钓”到其直接作用靶点为转录因子E2F2。深入研究发现,蟾毒灵能够作为分子胶水促进转录因子E2F2与非典型泛素连接酶ZFP91形成三元复合物,进而促进E2F2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途径降解,最终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自动液相乘法合成多糖
叶新山教授团队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自动液相乘法合成复杂聚糖到1080糖”的最新研究论文。他们基于“预活化”一釜多组分寡糖合成原理,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新型双模式液相糖自动合成仪,并利用该合成仪自动合成了各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寡糖和多糖。他们发展了“自动乘法合成”策略,将合成的多糖尺寸提高到惊人的1080-mer,从而将聚糖合成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哪些?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放射性核束物理: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核束的物理特性,包括放射性核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室在此方向上的研究包括发展特色探测装置,如升级β延迟中子衰变装置,建立前向多中子关联谱仪、位置灵敏带电粒子望远镜阵列、新型数据获取系统等。
强子物理: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强子的物理特性,包括强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室在此方向上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以基金委创新群体为基础,关注国际粒子物理前沿热点研究方向,与实验研究团队紧密合作,争取在量子色动力学和强子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形成国际著名的研究群体。
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粒子加速器技术,包括粒子加速器的设计、建设和应用。实验室在此方向上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目标是形成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
核技术应用: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核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核能发电、核废料处理、核医学等。实验室在此方向上的研究包括核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核裂变反应堆和核聚变技术等,以及核废料的处理与储存技术研究,以及核医学应用的研究,如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和应用等。
以上就是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方向都是核物理与核技术的主流方向,也是依托单位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