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旬开一”是指一个人的年龄进入了第二个百岁阶段的开始。根据中国传统的年龄称谓,一个人活到100岁被称为”期颐”。”百旬开一”意味着年龄超过了100岁,具体是101岁,标志着从百岁迈入了新的一个百岁周期的开始.
相关问答FAQs:
‘期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哪个年龄段?
‘期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期颐”是指百岁高龄的老人。这个词语来源于《礼记·曲礼》中的“百年曰期颐”,意味着人生以百年为一个周期,百岁是这个周期的完成,因此将百岁称为“期颐之年”.
如何称呼102岁以上的人?
如何称呼102岁以上的人
对于102岁以上的人,可以使用传统的敬称“期颐”。这个词语源自《礼记·曲礼篇》,用来指代百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现代汉语中,当人们达到或超过一百岁时,常常会被尊称为“期颐老人”,以表达对其长寿和智慧的敬意。对于特别高龄的人士,有时也会结合实际年龄使用更具个性化的称呼,但“期颐”是最通用和传统的敬称。
除了’期颐’,还有哪些其他的中国传统年龄称谓?
中国传统年龄称谓
除了”期颐”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年龄称谓,它们通常与人的成长阶段、生理变化或者特定的社会角色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年龄称谓:
- 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微微泛红。
-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初知发笑的幼儿,大约2-3岁。
- 垂髫:儿童时期,头发自然下垂,约3-8岁。
- 总角:9岁至13岁的儿童,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形似羊角。
-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13-14岁的年纪,比喻少女的娇俏。
- 及笄:女子15岁,标志着可以婚嫁的年龄。
- 束发:男子15岁,将头发扎成一束,表示成童。
-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 而立之年:30岁,出自《论语》,意指男子到了三十岁应该有所成就。
- 不惑之年:40岁,同样出自《论语》,意味着四十岁的人处世经验丰富,不再迷惑。
- 知命之年:50岁,指人到了五十岁应该明白天命。
- 花甲之年:60岁,以天干地支的循环计算,六十年为一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为花甲。
- 古稀之年:70岁,杜甫诗句中提到“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成为七十岁的雅称。
- 耄耋:泛指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
这些年龄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不同阶段的认识,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