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闪存颗粒的制造成本逐渐降低,PSSD(Portable SSD,即移动固态硬盘)开始逐渐普及。相比起传统的2.5英寸移动机械硬盘,PSSD在传输速率、持续读写稳定性、设备安全性上都有着更卓越的表现,对于常常要拷贝大量素材的设计师、摄影师等专业工作者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福音了。
不过,喜欢动手的硬件DIY老玩家应该知道,市售的大牌成品PSSD在售价上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不够具有性价比,顺序读写速率峰值也往往不会超过550MB/s,而如果自己拿一块NVMe协议的M.2 SSD,加上一个与之兼容的高速硬盘盒组装起来,性能表现会更强,成本却更低廉。
在这要先简单科普一下硬盘盒的概念。硬盘只是存储信息的介质,而想要随时随地读取里边的信息,还得依赖硬盘盒。在这里,硬盘盒起到了两层作用:一是将硬盘自带的SATA接口转换成为外部的USB接口,其中起到信号转换作用的便是硬盘盒的主控;而另一层作用,便是保护“娇弱易损”的硬盘在受到外部震荡乃至冲击时,不至于受到严重的物理伤害。
移动硬盘的构成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硬盘盒价格也很低廉,组装起来也很方便。在此,我们推荐的是USB3.1协议、Type-C接口的M.2 SSD硬盘盒,市售价格在几十至一百多元不等。得益于NVMe硬盘的超高传输性能,以及USB3.1 Type-C Gen2协议的10Gbps高带宽,此类PSSD的理论传输速率峰值能够达到800MB/s至900MB/s左右,相比市售主流PSSD快了不止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M.2 SSD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选择22*80mm规格的“全尺寸”SSD,通常情况下同价位里2280的SSD在性能上是毫无妥协的,尤其是多数产品设计有大容量的DRAM,能让文件传输较长时间保持在高速率上。
M.2 SSD有着M-KEY、B-KEY两种接口方案,前者走PCIe x4通道,后者走SATA通道与PCIe x2通道,而我们通常看到的NVMe SSD通常为M-KEY,在挑选硬盘盒时也要注意选择兼容M-KEY或M B KEY的产品,这样才能发挥出SSD的真正实力。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了浦科特的M9PeGn M.2 SSD,容量为256GB,512MB的板载DRAM足够该容量使用。在NAND闪存上,它采用了东芝原厂的BICS3 3D NAND,64层3D立体堆叠已经是目前极为先进的堆叠技术,稳定性有很好的保障。M9PeGn采用的88SS1093是Marvell一直主推的控制器,支持外挂温度传感器,可以说是一颗着重为性能而生的主控。
光看用料还不够,实际传输速率还得靠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在这款软件中,这款256GB的M9PeGn的测试顺序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3387MB/s和1063MB/s,与其官方标称几乎一模一样,在同容量NVMe SSD中属于佼佼者的水准。不得不说,在这个官方宣传亦真亦假的年代,浦科特可以说相当诚实和靠谱了。
选完了SSD,我们来看看硬盘盒。我们选用了一款知名品牌一百多元的M.2 NVMe硬盘盒。看中的便是其主控——JMS583。这是一款出货量极大的NVMe转USB3.1 Gen2主控芯片,用来测试很有代表意义。USB3.1 Gen2的接口如今新款的电脑(不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都应有配备,兼容性问题不大。
由于硬盘盒采用了免拆装外壳,我们将外壳卸下,将浦科特M9PeGn的金手指对准M.2插槽插入,拧上螺丝,贴上附赠的散热硅脂贴,再拧上边角螺丝,盒上盖子,一块自制的NVMe PSSD便完成啦!
在测速软件CrystalDiskMark中,这块自制PSSD的顺序读写速率达到了898MB/s和878MB/s,虽然受限于USB 3.1 Gen2协议的传输速率没能实现上千的表现,但在性能上绝对“秒杀”大多数同类品牌成品,总体成本也相对低廉,即便出现故障还十分容易排障和更换。
市面上还有许多雷电3接口和主控的M.2 SSD硬盘盒,性能相当强大。但选购这类硬盘盒终究不太现实:一方面在于雷电3硬盘盒的售价普遍在数百元左右;另一方面在于设备端,配备雷电3的笔记本普遍价格不菲,台式机也只有千元以上的高端主板才有原生雷电3接口,外加AMD平台对雷电3协议的支持很糟糕,普通玩家基本不用考虑。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土豪玩家们请随意!
聊到这儿,相比不少玩家已经心动啦!DIY NVMe移动硬盘其实没有多难制作,只需注意硬盘盒的接口兼容性、主控以及一块像浦科特M9PeGn这样性能靠谱的SSD,再加上一点动手能力,一切就大功告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