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他在楚汉争霸时期,运用“暗度陈仓”的策略,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主力,从侧翼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成语现今被广泛用来形容通过隐蔽的手段,出其不意地行动,以达到战略目标。在刘邦的事迹中,这个故事特别突出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而韩信虽然是汉初的杰出军事家,与暗度陈仓的策略也有密切关系,但在这个特定的成语故事中,主人公是刘邦。
暗度陈仓的典故
暗度陈仓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秦朝末年,各路诸侯争霸天下的时候。
当时,刘邦被项羽逼迫,退守至汉中。为了防止项羽的追击以及显示自己不再返回关中的决心,刘邦在撤退时下令烧毁了连接汉中与关中的栈道。这只是刘邦的一个策略,他并没有真正放弃争夺天下的意图。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实力有所恢复,他派遣韩信出兵东征,意图重新杀回关中。韩信在出征前,故意派出士兵去修复之前被烧毁的栈道,此举引起了关中守军的注意。敌军因此集中主力部队在栈道沿线加强防守,以为韩信会从那里进攻。
韩信用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他在修复栈道的掩护下,悄悄派遣主力部队绕道至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从侧翼发动突然袭击。由于关中守军的主力都被吸引到栈道一线,陈仓的防御薄弱,韩信的部队得以轻松突破,最终大败章邯,为刘邦打开了重返关中的道路。
从此,“暗度陈仓”这一成语被用来比喻采取正面迷惑敌人,暗中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的战术,或者暗中进行某种活动,以达成目的。
文言文《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如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士皆案堵如故。
这段原文主要讲述了汉高祖刘邦在秦末民变时期,率领军队进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他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宽容和大度的品质,以及对百姓的关心。他还与当地父老约定简化法律,以获得人民的支持。
暗度陈仓的启示
"暗度陈仓"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讲述了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争霸时期,采用韩信的计谋,明面上修栈道以示修复旧路,暗中却走陈仓小道,绕过了敌军的防线,最终成功攻占三秦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出其不意地达成目的。
"暗度陈仓"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智谋取胜:在对抗或竞争中,硬碰硬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做法。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谋,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
2.出其不意:在战略部署上,要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3.虚实结合:在实际行动中,要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使敌人摸不清真实意图,从而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4.耐心等待时机:在实施计划时,要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图。
5.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策略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在实施计划时,团队成员要相互信任、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通过"暗度陈仓"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策略、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