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武则天、来俊臣、周兴
"请君入瓮"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其中,主人公来俊臣和周兴都是武则天任用的酷吏。
来俊臣和周兴是武则天用来打击政治对手、巩固政权的重要人物。他们以严酷的手段,诬陷、控告并残害了大量的文武官员和平民。这个故事中,他们最终也体会到了自己手段的残酷。
故事由来是这样的:一次,有人密告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去审查这个案件。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不易套出实话,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设宴款待周兴,在酒桌上,来俊臣故意抱怨说自己在审案时常常遇到犯人死不认罪的情况,并向周兴请教解决办法。周兴不知是计,就建议用一个大瓮,四周燃起炭火,把犯人放入瓮中,这样犯人就会因为熬不住高温而招供。
来俊臣听到这个办法后,就依照周兴的建议准备了一个大瓮,并让周兴自己体验了一下这个“刑具”。周兴在瓮中熬不过高温,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这就是“请君入瓮”的典故,意味着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来对付他自己,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用来形容用别人的手段来对付那个人自己的情形。
请君入瓮的出处
"请君入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楚人使宜申来献捷,请君入瓮。”这里的“瓮”指的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容器,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计使别人上当,陷入困境,自己却安然无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用巧妙的手段让别人陷入自己所设的陷阱。
请君入瓮的典故
"请君入瓮"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设计陷害他人,让对方不知不觉中步入自己所设的陷阱。
典故的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因宫廷斗争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在他的流亡生涯中,有一个叫做吕省的大臣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他。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但此时吕省却因为一场误会而得罪了晋文公。
晋文公想要惩罚吕省,于是找来一个名叫勃鞮的大夫,让他设计陷害吕省。勃鞮想出一个计策,他让人做了一个大瓮(一种大坛子),在里面装满了酒,然后请吕省来赴宴。在宴会上,勃鞮不断地劝酒,诱使吕省喝酒。当吕省喝得酩酊大醉时,勃鞮让人把吕省放入那个大瓮中,然后封上瓮口。
吕省在瓮中醒来后,发现自己被囚禁,无法逃脱。这时,勃鞮在瓮外对吕省说:“请君入瓮,如今你已身陷困境,有何话说?”吕省意识到自己中了别人的陷阱,但已无法挽回。
晋文公了解到勃鞮的陷害行为,对吕省的忠诚有了新的认识,最终原谅了吕省,并将勃鞮治罪。但“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却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让人不知不觉中步入陷阱的计谋。
请君入瓮造句
他设计了一个精巧的陷阱,就像请君入瓮一样,等待着他的对手毫无察觉地走进去。
例句: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他巧妙地布下了局,如同请君入瓮,让竞争对手一步步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