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了重耳在逃亡期间曾受到楚成王的款待。当时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自己,重耳承诺如果晋楚两国交战,他将退避三舍,即撤退九十里,以示对楚成王恩情的回报。重耳成为晋文公,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遵守承诺,命令晋军后退九十里,从而体现了他的信守承诺和高尚品质。这个成语因此被用来比喻在冲突中主动退让,避免争斗。

退避三舍的典故

"退避三舍"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争斗有关。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5年,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因宫廷斗争而被迫流亡国外。在他流亡期间,曾到过楚国,楚成王对他非常好,给予了很高的礼遇。重耳感激楚成王,便许下诺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晋楚交战,他将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即撤退九十里),以示报答。

重耳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在一次晋楚双方的战争中,晋文公履行了他的诺言,命令晋军撤退九十里,这就是“退避三舍”的由来。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在争执或冲突中,一方出于道义或感恩而主动退让。

退避三舍造句

他在激烈的争论中选择了退避三舍,以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article/107628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