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他的《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论文献之一,深刻分析了秦朝的兴衰原因,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政治见解。在文中,贾谊通过对比秦朝的兴起和衰败,阐述了仁义与刑罚的关系,批评了秦朝过度依赖刑法而忽视仁政的做法,这些都是他认为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贾谊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对后世的政论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秦论原文
《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以下是上篇的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
中篇和下篇也各自详细论述了秦朝的过失和灭亡的原因,以及贾谊对于仁义政治的看法。由于篇幅较长,这里仅提供了上篇的部分内容。《过秦论》全文深入剖析了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失误,是研究秦朝历史和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译文
《过秦论》上篇的翻译如下:
秦孝公凭借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以觊觎周室,怀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当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发展农耕,修整守战之具;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与诸侯国争斗。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他的基业,遵循遗留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占领巴、蜀,向东割让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复要害的郡县。诸侯国感到恐惧,会盟策划削弱秦国,不惜用珍贵的器物、宝物和肥沃的土地来招揽天下之士,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是明智、忠诚、宽厚、爱人的君主,尊重贤才,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共同抵抗秦国,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力量。于是六国的士人,如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替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传达他们的意图,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曾经用十倍的土地和百万大军,叩关攻打秦国。秦人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却逡巡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箭一矛,而天下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于是从散约败。
以上是《过秦论》上篇的翻译,中篇和下篇也各自详细论述了秦朝的过失和灭亡的原因,以及贾谊对于仁义政治的看法。由于篇幅较长,这里仅提供了上篇的部分内容。《过秦论》全文深入剖析了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失误,是研究秦朝历史和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注释
《过秦论》中的注释如下:
- 秦孝公:秦国的第七位国君,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
-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是秦国的重要关隘。
- 雍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
- 商君:即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强大。
- 西河之外: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是秦国向东扩张的重要目标。
- 惠、文、武、昭襄:指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都是秦孝公之后的秦国国君。
- 南取汉中:汉中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部,是秦国向南扩张的重要目标。
- 东割膏腴之地:指秦国东部的肥沃土地,如今天的河南省等地。
- 北收要害之郡:指秦国北部的战略要地,如今天的山西省等地。
- 孟尝、平原、春申、信陵: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是当时的著名政治家和士人。
- 宁越、徐尚、苏秦、杜赫:指当时的六国士人,分别为赵国、魏国、燕国和楚国的谋士。
-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指当时的六国士人,分别为齐国、韩国、燕国和楚国的谋士。
-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指当时的六国将领,分别为齐国、魏国、赵国和楚国的将领。
- 百万之众:指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的军队数量。
- 叩关:指攻打函谷关。
- 九国之师:指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的军队。
- 逡巡:指徘徊不前,不敢进攻。
以上是《过秦论》中的一些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