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月光如水,桂子飘香,又到了中秋欢聚时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里,总会让人生出思念亲人的情愫,想象着远方的亲人,是否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亲人。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们承载着诗人们浓厚的思想情感和美好寄托。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四首写中秋佳节的经典古诗词,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鸣与传承。
01 第一首:《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王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佳节之际月色如银,桂花飘香的美好场景,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的美感。作者却无法与亲人团聚,不禁感慨万千最。抬头望月,感秋之意,怀人之情,都化作了不知秋思落谁家”,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中。
月明人远,思深情长,唱叹有韵、悠然不尽。
02 第二首:《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故乡亲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篇,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夜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轮明月明月自海上升起,望着明亮的月光,诗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他们在此时是否也在望着这轮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又成了多少漂泊之人心灵的慰藉?
若是不得见,且就着月色,将慢慢的思念,寄托在梦中,渴望得以相见。
03 第三首:《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像中秋这般圆的明月几时能有?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厅里,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有悲欢离合,月儿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秋怀人的经典之作。
这个中秋之日,苏轼与弟弟苏辙分隔两地,无法团圆。对着天空的明月,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
伟大的苏轼不仅从表层抒发着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更深层次的写出了人生离别的常态。他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人生中的离别与重逢,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乃是常态,是无法一直圆满的。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诗人的美好祝愿和心声,希望亲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04 第四首:《八月十五夜》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译文:
天空万里无云,明月如镜,照耀着九州大地,人间最适合团圆的夜晚便是中秋。
衣服上仿佛凝集了冰霜,折射出五彩光芒,拂也拂不掉,月光如水仿佛要流动起来。
高山彷如仙人的手掌在寒风中伫立,海口风高浪急,潮水翻滚出波浪。
因为明月懂我,照耀我的一片丹心,才消减了我这无法与家人团聚之人的忧愁。
这首题为《八月十五夜》的诗作写于中秋之夜。
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普照九州的恢宏气势,也以此引出了思念亲人的团圆之心愿。月色有多美,心中的思念就有多深。群山伫立,海浪澎湃,此刻能解心中愁闷的,唯有那一轮皎皎明月。
诗人望着明月,心中也感慨万千,人生如梦如幻,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写在后面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此时,月如霜,秋似水,思乡之人在天涯。漫山枫胜火,唯有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四首经典古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它们写出了中秋节的典型代表——月亮的美,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更传递了中秋佳节团圆和幸福的美好祝愿。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份跨越千年的共鸣与传承,珍惜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