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有多少所学校参加?比赛内容有哪些?

挑战杯概况

比赛规模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全国性赛事,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该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显著。

挑战杯有多少所学校参加?比赛内容有哪些?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参与度:

  • 高校参与 :2700余所高校

  • 参赛学生 :300多万名

  • 项目提交 :39万余个

这些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追求。

经过严格的筛选过程,共有 839个项目 成功进入全国决赛终评阶段。这些项目来自 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 ,充分体现了赛事的广泛参与度和国际化水平。

本届竞赛特别注重拓展国际视野,通过“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等形式,吸引了来自 6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3700余名外籍留学生 参与。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赛事内涵,也为参赛学子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交流机会,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赛资格

继挑战杯比赛规模的详细介绍我们来了解一下参赛资格的要求。挑战杯竞赛面向广泛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 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 。具体而言:

学校类型

参赛对象

普通高校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职业院校

全日制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在校学生

硕博连读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生也有特定的参赛规定,体现了赛事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细致考量。这一包容性的参赛政策不仅鼓励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校参与,也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比赛类别

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计划竞赛作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和发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这项竞赛不仅是对参赛者的智力和创造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估。

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价值 :项目是否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积极影响

  2. 实践过程 :项目是否基于深入的社会调研和实践经验

  3. 创新意义 :项目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程度

  4. 发展前景 :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市场潜力

  5.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和协作效率

这些标准反映了竞赛对参赛项目全面性的要求,既注重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又强调创新性和未来发展空间。

参赛要求方面,创业计划竞赛设置了严格的规定:

  • 参赛对象 :2024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 项目要求 :参赛团队需提交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项目介绍PPT、项目申报表和汇总表

  • 作品分类 :分为已创业(甲类)和未创业(乙类)两类

  • 申报限制 :每个团队限报1个项目,每个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参赛项目的质量和真实性,同时也为参赛团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创业计划竞赛的设置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更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这项竞赛,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这一竞赛类别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为参赛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要分为三大类:

  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仅限本专科学生参与,分为五个组别:

  • 机械与控制

  • 信息技术

  • 数理

  • 生命科学

  • 能源化工

这类作品要求参赛者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探讨学科前沿问题,展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

  1.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围绕五个主题展开:

  • 发展成就

  • 文明文化

  • 美丽中国

  • 民生福祉

  • 中国之治

这类作品鼓励参赛者深入社会,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体现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1. 科技发明制作 :分为A、B两类:

  • A类: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大的作品

  • B类:投入较小、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这两类作品重点关注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鼓励参赛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不同类别的作品各有侧重: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 科技发明制作: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这种多元化的评审标准确保了竞赛的公平性和全面性,既鼓励理论创新,又重视实践应用,全方位培养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赛事结构

主体赛事

挑战杯竞赛采用“1+1+2”赛事整体架构,包括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和红色专项活动。主体赛事涵盖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大类,分别对应“小挑”和“大挑”。

创业计划竞赛聚焦创新商业模式,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则强调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这种多元化的设计旨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专项赛事

在挑战杯竞赛的整体框架下,“揭榜挂帅”专项赛和“黑科技”展示活动作为特色赛事,为参赛者提供了独特的创新平台。

揭榜挂帅专项赛

“揭榜挂帅”专项赛聚焦“卡脖子”技术,旨在解决实际问题,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舞台。该赛事采取“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进行,通过“征榜—发榜—竞榜—评榜—夺榜”的流程,最终针对每个选题评出“擂主”。

这种模式不仅鼓励参赛者直面现实挑战,还为他们提供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机会。例如,在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中,中国联通提出了“基于大模型的多模态风险内容识别技术研究”选题,吸引了来自48所高校的75件优秀作品进入初审环节。

挑战杯有多少所学校参加?比赛内容有哪些?

黑科技展示活动

“黑科技”展示活动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色赛事。它定位为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嘉年华,鼓励学生提出和论证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自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起设置此活动以来,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参与。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黑科技”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青年与海·强国有我”,聚焦海洋主题。该活动吸引了来自65所高校的80余件优秀作品参与展览,涉及、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视角和卓越才能。

这些专项赛事的设置不仅丰富了挑战杯竞赛的内容,也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它们鼓励参赛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

赛程安排

初赛复赛

挑战杯竞赛的初赛复赛阶段采用分级组织的方式,确保赛事的广泛参与和公正性。校级初赛由参赛高校自主组织,通过内部评审选拔优质项目。随后,省级复赛由各省级团委牵头,组建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终推选出参加全国决赛的项目。这种层层递进的赛制设计不仅保证了竞赛的质量,也为各地高校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全国决赛

挑战杯全国决赛作为整个赛事的高潮部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团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的顶级舞台。本届赛事的举办地点选择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西安,具体由 西安交通大学 承办,体现了赛事组织方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巧妙利用。

挑战杯有多少所学校参加?比赛内容有哪些?

全国决赛的时间安排紧凑而富有节奏,定于 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 举行,为期四天。这样的时间跨度既能保证各项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又不会占用参赛选手过多的学习时间。本届赛事采用了“1+2”的办赛模式,即在举办主体赛的配套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和“秦创原”创新挑战赛两项交流活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赛事内容,也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评审流程方面,全国决赛遵循严格的评审标准和程序,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专业性。评审过程分为预审和终审两个阶段:

  1. 预审阶段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承办单位所在地进行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由全国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评审工作的常务副主任主持评审

  1. 终审决赛

  • 组织委员会安排专门时间让评委集体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实物

  • 实行公开答辩制,增加评审透明度和互动性

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非高校的高级职称专家、高科技企业技术骨干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这种多元化的评审团构成确保了评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参赛作品进行全面评估。

评审过程中,评委们重点关注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评审侧重点有所不同: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 科技发明制作: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这种差异化评审标准充分体现了赛事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尊重和平衡,有利于全面评估参赛作品的价值。

奖项设置

主要奖项

挑战杯竞赛作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其奖项设置充分体现了对参赛作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对创新精神的大力弘扬。在全国决赛中,奖项设置如下:

奖项

数量

占比

金奖

280个

约10%

银奖

559个

约20%

铜奖

1559个

约70%

这种金字塔式的奖项分布结构不仅激励顶尖团队追求卓越,也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展示和肯定的机会,体现了赛事的包容性和层次性。

在评审标准方面,挑战杯竞赛采取了全面而严格的评价体系。评审委员会在复赛和决赛阶段对已创业(甲类)和未创业(乙类)两类作品实行相同的评审规则。在计算总分时,会对已创业作品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额外考量,在其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5%的加分。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对创业实践的支持和鼓励,又保证了评审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除了常规奖项外,挑战杯竞赛还设置了多项特色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具投资潜力奖”、“最受媒体关注奖”等。这些奖项的设立不仅丰富了赛事的内涵,也为不同特长的参赛团队提供了更多展示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特色奖项

在挑战杯竞赛的众多奖项中,除常规金银铜奖外,还设有几个特色奖项,旨在表彰在特定领域表现突出的参赛团队和个人。“挑战杯”和“优胜杯”就是其中两个备受瞩目的奖项。

挑战杯有多少所学校参加?比赛内容有哪些?
  1. “挑战杯” :授予在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方面表现最为优异的团队,代表了竞赛的最高荣誉。

  2. “优胜杯” :颁发给在单项竞赛中成绩斐然的团队,体现了对专项才能的认可。

这些特色奖项的设置不仅激励参赛者追求卓越,还为不同特长的团队提供了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通过这种方式,挑战杯竞赛实现了对多元创新才能的全面认可和鼓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article/117932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