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时区划分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期,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协调各地的时间以避免混乱。1880年,加拿大首次实行时区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东、西两个时区。随后,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开始实行类似的时区制度。1884年10月13日,国际经度学术会议在华盛顿召开,通过了将通过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世界的本初子午线的决议,确立了时区的标准。1912年,国际标准协会提出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1914年该提议在国际经度会议上得到通过,从此确立了24个时区的全球划分体系。
时区划分的方法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中心,向两侧各延伸7.5°,这个区域为零时区(也叫中央时区)。
从零时区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每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以东、西经180°为界,这两个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特殊情况
- 有些国家为了使用方便,会按自然环境或行政区边界来划分时区,而不是严格按照经度划分。例如,中国幅员辽阔,横跨了五个时区(东五区到东九区),但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也就是北京时间。
- 印度的时区只有一个,美国本土有4个时区等,这些特殊情况往往受到地理、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