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当高考成绩公布时,河南省向阳市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也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当听到“因为违规,文综判处‘0’分,总分114分”时,接电话的母亲感觉大脑“嗡”的一下,差点晕倒。
母亲怎么也没想到,从小成绩优异的女儿竟然会名落孙山,而这一切还是女儿故意而为之的结果。
放下电话后,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般,噼里啪啦地往下落,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而卷缩在墙角,看着母亲落泪的女儿,直到此时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考场的所做作为是多么的荒谬。
这位故意考出“0”分的女孩,名叫蒋多多。原来在考场上她并没有答题,而是写了8000多字抨击制度的文,还违规用双色笔。
蒋多多以为自己的“壮举”定会引发社会的关注,自己也将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但结果却是她高考落榜,十二年寒窗苦读付诸东流。
如今,距离蒋多多考出“0”分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那个曾经想“逆道而行”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1:
1987年,河南省向阳市的一户普通农民家,迎来了第二个女婴。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现象还很普遍,但女婴还算幸运,父母没有嫌弃她是女儿身,相反对她也很疼爱。
父亲为女儿取名为蒋多多,后来在她家里又有了一个男孩。很多人说,三个孩子的家庭,中间的最委屈,但这种现象在蒋多多家里完全不存在。
在蒋多多的印象里,父母对三姐弟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业上,父母虽然囊中羞涩,但一直支持他们读书。
为了供养三个孩子读书,蒋父常年在外卖保险,风餐露宿是常事,矿泉水加馒头也是他的日常,留在家里的蒋母则没日没夜地种庄稼。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目睹了父母的辛苦,蒋多多年幼的时候就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有时候看母亲汗流浃背的样子,她甚至还提出过不读书。
每当这时,父母总是安慰说:“我们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不能让你们走我们的老路,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们读书!”
看着父母满是期待的眼神,蒋多多在心里发誓,要努力读书,回报父母。她也确实争气,从迈进校门那刻起,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中考时,蒋多多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高中,此时距离她的大学梦又近了一步。 为了三年后金榜题名,蒋多多开始披星戴月地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一直到高二上半年,蒋多多的成绩都是班级前15名,如果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她考大学几乎是没有问题的。
自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蒋多多竟然开始“拒绝和排斥学习”,她甚至觉得“人生不止高考这一条路”。
自幼乖巧、懂事的蒋多多,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背后的原因,源自于她创作了一个小说。
2:
高中的学习是忙碌的,除了上课时间要注意力集中外,课下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为此蒋多多时常会觉得压力大。
某天,一直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的蒋多多,突然想到了一个放松的方法,那就是创作一部短篇小说。
蒋多多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时兴起的选择竟然会改写自己的一生的走向。
蒋多多父母
创作完小说后不久,已经读大学的姐姐正好放假回家,蒋多多就将小说拿给姐姐看。姐姐看后,在夸赞妹妹有才华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小说邮寄给杂志社!”
在姐姐的帮助下,蒋多多的作品被寄出,让她欣喜的是自己作品中的某一段果然被成功录用并发表了。
也是从此刻起,蒋多多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仿佛发现了人生的新大陆,她天真地以为人生不止考试一条路。
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蒋多多就做了一个决定,继续深耕创作,她要通过创作小说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高考。
此后,蒋多多再也不是那个上课认真、下课努力的学生了。当别的同学没日没夜地啃书时,她则埋头创作。
课余时间不够,她就利用上课时间构思,下课时候动笔,那段时间蒋多多每天可以创作一万字,相当的“高产”。
殊不知,真正好的作品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随笔就写,那需要去探索、去沉淀,然后不断地打磨。
显然,蒋多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急于成名的她仿佛是一台机器,在没有深度构思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看着字数多,实则内容很水。
但同学们很捧场,夸赞蒋多多有才华,未来必定会成为畅销书作家,赞美声听多了,蒋多多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天才了。
这种盲目的自信,让蒋多多彻底放纵自己,甚至到了放弃的地步,等到老师发现她的变化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3:
眼看着曾经成绩不错的蒋多多成绩一路下滑,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蒋多多也丝毫不避讳,将自己写小说的事情全盘托出。
老师听后,很直接地告诉她:“赶紧收心学习,要想写小说,就考个好大学,然后再继续深造!”
老师的话并没有让蒋多多醒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选择的正确性,她还将作品拿给老师过目,老师看后只说了一句:“逻辑混乱,文笔一般!”
但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导并没有拉回蒋多多,相反她更加厌学,甚至觉得用分数来决定未来,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老师见劝说无效,又将蒋多多的父母请到学校,当父母听到以前经常往家里拿奖状的女儿,竟然变成一个整日写小说、不学习的孩子时,根本无法接受。
母亲更是落下了眼泪,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但此时心里叛逆的蒋多多压根听不进去,她就是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即使不考大学,依然可以闯出一片天。
除蒋多多还对对应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交给了老师,老师只写了八个字:“不要乱想,踏实学习!”
蒋多多看着这简单的八个字,感觉自己不被尊重。由此,她更加坚定自己就是要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到了最关键的高三,蒋多多还是没有丝毫的改变,整天除了写就是写,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将目标对准了考场。
高考那天,父亲特意请假来陪伴她考试,一路上父亲都在叮嘱她说:“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面对父亲的关心和叮嘱,蒋多多只敷衍地说:“知道了!”
到了考场门口,父亲还在交代,可蒋多多已经不耐烦了,扔出一句:“知道了,你赶紧回去吧,不用等我了!”
说完这句话,蒋多多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考场。一直到她背影消失后,父亲才转身,这位半生为儿女操劳的父亲,怎么也想不到考场内的女儿,会做出一番“大”的举动。
4:
考场内,就在所有人都紧张地答题时,蒋多多的笔也在飞速地转动着,但她不是在解题,而是写了长达8000字抨击“gaokaozhidu”的文章,同时她还违规使用双色笔。
当交卷铃声响起那一刻,蒋多多自信满满地走出了考场,她甚至有些激动,天真地以为自己的举动可以引发轩然大波,而自己也将成为”敢为天下先”的人物。
等待蒋多多的不是“一朝成名”,而是“名落孙三”,因为文综违规操作被判定为“0”分,总成绩仅仅114分。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蒋多多看着母亲的泪水,突然觉得很自责,但直到此时她依然不觉得自己有错。
于是她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拿着仅有的200元钱赶到郑州投奔正在读书的姐姐。知道情况的姐姐非常失望,告诉她:“工作没有那么好找,赶紧回家去复读!”
但蒋多多没有回家,而是坐车来到了山东的一个城市,她想靠自己活下去,但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她突然很恐慌,也很茫然。
没过两天蒋多多终于向现实低头,她用仅有的钱买了通往家乡的车票。蒋多多直接来找班主任,希望得到补救的方法。
但老师只无奈地说,除了复读,没有任何办法了,蒋多多带着一颗失望的心回到了村里,殊不知还有更大的风暴等待着她。
当蒋多多回到村后才知道,自己在考场上的操作已经传遍了整个村,甚至还惊动了一些媒体记者。
瞬间这个隐蔽的小村庄因为蒋多多而变得热闹起来,许多媒体前来采访,但面对镜头蒋多多似乎并不想说什么,毕竟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
村里人对于蒋多多的所作所为完全不能理解,大家都觉得她太幼稚、太 任性。那段时间是蒋多多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
也有爱心人士为她送来新的教科书和书包,鼓励她继续复读。但看着那些厚厚的书,蒋多多还是选择了“放弃复读”。
5:
到了八月中旬后,同学们都欢天喜地地走出了家乡,踏上了求学的列车,唯有蒋多多蹲守在自己的平房里,看日出日落。
蒋多多并不甘心,于是她再次提笔写作,每天的创作量都很大,可是邮寄出的稿件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消息。
或许蒋多多有一定的写作天赋,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书,大学读中文系,也许她真的可以有所作为。
只可惜蒋多多因为一段登上杂志的小说,就认定句子可以“自学成才”,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葬送了大好前程。
写作之路走不通的蒋多多,又外出务工。但社会需要的是人才,像她这样没有学历的女孩,也只能在一些工厂做流水线工人,或者当服务员。
漂泊了一段时间后,蒋多多又返回了家乡,在同学们享受大学时光时,她挽起衣袖,戴着遮阳帽,和妈妈在田地里忙碌着。
这个曾拥有雄心壮志的女孩,终究活成了父母最担心的样子。没过几年,蒋多多又结婚生子,跟着同样没有学历的丈夫,重复着父辈的生活。
梦想中那条璀璨的写作之路,终究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有人曾问过蒋多多:“对于当年的决定,是否后悔?”
蒋多多惆怅地望着远方,末了只说了一句:“不知道!”随后,蒋多多起身走进了田地里,熟练地干起了农活,那背影孤独又寂寞。
人生从来都是单行线,所以选择要谨慎,有梦想是好事,但绝对不能任性,因为有时候走错一步,就是一生。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