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800多分!人大毕业后流浪街头
红遍网络的街头流浪汉
2021年12月,寒风萧瑟。
赵先生行走在山东枣庄滕州市的一条街道上。在那些匆匆而过的人潮里,他遇见了一位独特的流浪汉。
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相遇,赵先生对他多了一些关注。
当时这位流浪汉没有像其他流浪汉一样乞讨,也没有展现出颓丧之感。虽胡子拉碴、衣衫褴褛,一双眼睛却看上去炯炯有神。
赵先生忍不住上前与之攀谈,这一攀谈便谈出了一阵惊呼!
没想到这位流浪汉语言逻辑清明、出口成章,随口就是一段《左传》。
赵先生啧啧称奇,但在惊讶之余让赵先生心生疑惑的是,这样的学识怎会流落至此?
流浪汉告诉赵先生:“我之所以选择流浪,是为了过新的生活。我有我的信仰,我认为成功不是靠金钱来衡量的。”
他说:“我没有疾病,也没有灾难,现在平安、健康,我觉得有一定成功;如果有一天我没有饭吃,我觉得我失败了。”
这些话让赵先生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仿佛见到了曾经诸子百家中的大道之人。
他在征得流浪汉的同意后将视频扩散了出去。
正是因为这场偶遇,也让我们发现了这位流浪汉的惊人秘密。
流浪汉的身世揭秘
通过多方认证,我们发现,他在当年河南省汝南县响当当的名字——高考文科状元常学福。
没错,这是一位过五关斩六将从贫寒家庭走出去的高考状元啊!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这样的人中龙凤,将来必定璀璨光辉,不是人上人也必定不会太落魄。
可常学福却成了流浪汉,一个在普通人眼中的“弱势群体”,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从让人艳羡的状元郎到混迹于尘世的流浪汉,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常学福出生于河南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在家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一家四口就靠着一亩三分地生活,日子并不富裕。
好在父母重视教育,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通过上学改变命运,所以一家人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们上学。
所幸两个孩子都勤奋好学,常学福更是出类拔萃。
他从小就爱看书不爱说话但是勤于思考,后来很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汝南中学。
天才少年的经历为将来流浪埋下的伏笔
作为学校里的学霸、天才少年,所有人都对他报以期望。
1997年他参加了高考。
要知道当时全国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够考入大学,而河南作为高考大省,竞争更加激烈。
他不负众望高考时取得了800多分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如春日的烟火,炸响了整个村子。
那一年,他成了河南汝南县名副其实的“明星”,更被十里八乡传唱为典范。
他的名字被写上了横幅,被政府部门到处宣传,这是一件光耀整个县城的大事。
据说当地政府为了庆祝,在常家门口敲锣打鼓,又是舞龙又是耍狮,当时的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常学福还收到了一个大红包,据说是村干部自掏腰包送来的,感谢他为小县城“长脸”,更是祝福他前程似锦。
常学福的父母为“老常家终于有大学生了!”,能光宗耀祖激动万分。
常学福最终顺利进入人大求学。
大学的生活似乎比高中更为畅快,他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
常学福有机会接触更多有趣的知识,也能在完成学业之余涉猎更多晦涩的书籍,他对知识的渴求带给他无数深思。
人大在校生活培养出来一位优秀的大学生,他才思敏捷、能力超群,还是那个神坛上的学霸。
读书时代的常学福一路都顺风顺水,却也埋藏下来未来际遇的伏笔。
在性格上他是不太爱说话的,正是因为他的很多想法会进行内化。
他会思考更多的内容、看透很多道理,能更清晰地看见这个世界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在大学期间又选修了哲学,他的内心世界因为哲学的加入,产生了化学反应。
哲学对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用更多的时间去与自己对话。
这些伏笔产生了蝴蝶相应。
常学福的四份工作与一段婚姻带给他的是什么?
2000年常学福大学毕业,这一年国家不包分配,常学福开始尝试自主就业。
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山东威海。
凭借着名校毕业、自身能力卓越,他很快就在这份工作中脱颖而出,升职加薪未来可期。
但是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北京的人文气息,于是他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
这一次他在北京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可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开展着一份工作,使
得他一场渴望展开一场有趣的旅行,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
只不过这份渴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时有个同学想让他一起去上海发展,常学福没有拒绝这样的机会,背上包便与那位同学去了上海,开始了第三份工作。
这座城市与这份工作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这座城市与山东、北京不同。
上海是一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大都市,在那里常学福的精神世界开始显得拥挤,他没办法留给自己很多时间去思考,他开始疲劳。
而且作为一个深得领导赏识的青年才俊,他曾被多次教导“酒桌文化”。
他厌恶这样的生活方式,开始寻求内心的平和,用哲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自己的人生。
最终常学福离开了那个公司,自己创立了新公司。
在此之后境况似乎好了起来,没有了社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常学福放手拼搏。
他的公司主要销售计算机硬件,并提供有关的咨询及服务,当时正值新科技新技术蓬勃发展之际,常学福抓住商机,挣到了不少钱。
在事业得意之时他又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很快他买房结婚有了自己的女儿,一切都朝着人们做期待的方向在发展。
一位高考状元,有体面多金的工作,成家立业还能赡养老人。
他不仅仅将自己赚来的钱寄给家人,还积极做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闲有钱还有精力去帮助他人。
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常学福的人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可是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人生在婚后第四年开始转弯,并且出现了人们所谓的“离经叛道”。
那一年在上海买房娶妻的常学福,离婚回乡卖起了水果。
这件事让大家跌破眼镜,成为小县城茶余饭后的谈资。
谁都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常学福自己开公司后,由于经营能当,生意忙碌,导致他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家庭。
都说七年之痒,可是四年后常学福与妻子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危机。
常学福与妻子选择了离婚,女儿跟着妻子离开。
我们不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这场婚姻的失败,成为之后常学福流浪的第三个伏笔。
这一年他失去了工作、婚姻与女儿,一夜间回到了原点。
他一定思考过很多问题,关于婚姻、关于钱、关于他的人生。
在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跟着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回到老家的常学福靠卖水果为生。
从那一刻开始,他已经走在了放飞自我的路上。
回到老家的常学福,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会选择去流浪!
他没有跟家人一起居住。
他老家寻求着本我,所以拒绝了村里的干部的聘请。
他接受所有人的非议,可内心无比富足。
他觉得自己终于不被束缚,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刚开始好像是这样的。
在这个小县城,一切都慢了下来。
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喜欢的书籍,可以从容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所有人都以为常学福的人生到这里就是一个终点了,他会在熟悉的这里疗养自己、会在这里与熟悉的人生活下去。
但是他觉得还不够,在这里还是不够自由。
于是他拆掉了自己的水果摊,展开了一场流浪之旅。
他说:“我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即使留下来,可能你也接受不了我,我也容纳不了你。”
正是由着这一份渴求自由的心境,他扔掉了手机拥抱了这个世界。
他一路远行,通过做一些散工来赚点饭钱,维持生计。
想念家人时他会用公用电话进行联系。
常学福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流浪汉?
常说“人与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常学福终于带着他的全部走在了自己的路上。
这一次他能看见自己想看的风景,能遇见脑海里向往的波澜壮阔,也能感受全身心的自由。
我想他是快乐的,他的灵魂再也没有束缚。
这个世界所有的标签都是人为的,我们习惯性地给所有人贴上标签,一旦违背,那就是离经叛道。
我们习惯于说“你应该这样”,也习惯于说“这件事情就应该这做”,但是你真的快乐吗?
因为这样的“一样”而快乐吗?
常学福曾经站在那个至高处俯视过这个世界,尝试随波逐流于这个世界,可是内心的渴求超越了一切,他的选择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敢尝试的。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普通人。”
如果你手拿常学福的剧本,你会成为流浪汉吗?
可能不会的原因是除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许你最大的牵挂是父母、是家庭。
你要去努力压制自己的渴求,活得“普通一点”。
但是你又有可能成为常学福。
谁都不想长大后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能在这个很难得到情感回应的、又很难获得内心真正自由的世界里,最好的解脱就是去远离人群,去拥抱自然界的一切。
我们就像是红尘里的一个过客,看见了所有的悲欢离合,但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这就是我们所无法真正体会的自由的世界。
常学福的人生不是一个偶然,我们的人生也不是偶然,有太多蝴蝶效应推动着事件的发展,希望我们都能随心而动。
关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其他看法呢?关注我们并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