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春夏秋冬

春季里,暖风来,麦苗青青桃花开。

夏季里,烈日晒,家家忙着收小麦。

秋季里,西风凉,谷子黍子遍地黄。

冬季里,北风吹,河水结冰雪花飞。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春夏秋冬》

《四季》一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

课文作家作品系

《春夏秋冬》短短八句勾勒出了四季的气候状况和代表性的美景。提到春天,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小诗里草木发芽、百花盛开的画面。但春天繁盛的不止有桃花和麦苗,还有在另一篇课文《咏柳》中我们非常熟悉的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咏柳》

这首贺知章的诗十分脍炙人口。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提到春风,不得不提那篇人尽皆知的课文《春晓》。这首孟浩然的诗作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作者用春之声想象春之景,窗外落花还未见,却已经引人遐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详尽描绘春景的课文,一定不能忘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湖的春景。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早莺”和“新燕”点出早春的时节,“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而未到姹紫嫣红开遍,只是零零星星的“乱花”,尚未丰茂,仅没过马蹄的“浅草”,同样体现出作者对早春万物观察之细。“渐欲”“才能”,则是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整首诗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要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春”的课文,绕不开的还是朱自清的《春》

春(节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春》全文 >>

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作者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而且种类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课文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又有五个对春景的特写镜头,分别聚焦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里的人,描绘出一幅有动有静,有远有近的生动画卷,堪称写景散文的典范。

如果说桃花带来春的讯息,那么荷花就是夏的化身。《小池》中,泉边一株亭亭玉立的小荷,自成一幅小巧玲珑的夏日水墨画。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小池》

杨万里的《小池》可谓写景名篇。一个“惜”字,将涓涓细流赋予情感,仿佛泉眼舍不得泉水;一个“爱”字,树阴遮住小池也变成了怜惜。两个字使得普通的景物立刻飞动起来,化无情为有情。

后两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早有一只蜻蜓立在上面。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活泼自然。

夏季写荷的名篇,还有那篇家喻户晓的小学课文《荷花》

荷花(节选)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荷花》全文 >>

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课文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第一部分讲述作者看到满池荷花的景象,运用比喻手法,细节刻画也很到位。第二部分讲作者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运用丰富的想象构造出一幅风荷盛景。

《荷花》三年级下册

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

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上文中提及的朱自清先生,也有一篇著名的课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节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荷塘月色》全文 >>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如同“工笔画”,景物描绘精雕细刻,细腻传神。

作者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并对这两部分从视觉 、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作者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荷塘月色》第四、第五自然段仅比喻就有十一处, 另有拟人两处, 通感两处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就把“荷塘月色”描绘得细致入微, 形象生动,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正值秋季,周围的草木万物都在悄然变化着。小学时期的一篇课文《秋天》第一次告诉我们,秋天是金黄的。

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

啊!秋天来了。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秋天》

秋天的调色盘上不仅有落叶的金黄,更有枫叶的嫣红。课文《山行》,是写深秋枫叶之景的名篇。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山行》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整首诗最著名的一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秋天也有如春天一样的生命力,秋日山林也是一番热烈景象。

写秋景之绝,不得不提一篇课文——元曲《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写秋风,而《故都的秋》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秋雨。

故都的秋(节选)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故都的秋》全文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在手法上,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冬是雪的季节,我们描绘冬,离不开茫茫无垠的大雪。

柳宗元《江雪》可能是我们读过的第一首描写雪景的诗。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千山”“万径”与“绝”“灭”形成鲜明对比,更显雪原广大寥廓、浩瀚无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江雪》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江雪》强调静,而毛泽东《沁园春·雪》则突出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沁园春·雪》全文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冠结全篇。“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 滑动查看《济南的冬天》全文 >>

在《济南的冬天》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示现、迭现等。这篇短文的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济南的冬天》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

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最后我们以一篇作家峻青的《第一场雪》作结,也希望即将到来的冬天也有“瑞雪”。

第一场雪(节选)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文章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雪景——由雪景引起的联想。写雪景又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峰降临之前的气候变化;写雪中,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

《四个太阳》(适合小学一年级)

统编语文同步阅读

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孩子开始逐渐对“四季”有了概念,开始学会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

孩子开始知道春水泠泠时万物发生;知道小荷初露代表着夏的来临;梧桐叶落满宁静的小道,拾起叶片可以认识秋天;冬雪里暗香浮动,闻见的一定是梅花的清寒之气。周围的一切景物随着孩子认识的不断丰富,开始被赋予意义。

孩子学习语文课文,也是学习记录万物的方法。从此不仅能看见四季之美,观察那美丽的点点滴滴,还能把关于它们的记忆保存下来,时常拿出来重温。

孩子语文学习的进步,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article/6048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