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的是Display Data Channel 的缩写,译为显示数据通道。DDC是建立在主机和显示器之间的信息通道。可以将显示器的物理数据直接输给主机。
在显示器中,DDC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提供即插即用功能。
目前主要的DDC标准有DDC1:最初的DDC标准,定了数据传输格式,由VESA组织颁布;DDC2B可以使主机读取显示器扩展显示信息的双向数据交换通道;DDC2B 允许主机和显示器进行双向代码交换,主机对显示器发布显示控制命令;DDC2AB;允许主机对显示器进行遥控双向数据通道。
DDC系统组成:
硬件:PC,S569N烧录卡;
软件:EDID,烧录程序;
S569N烧录卡:
S569N卡主要部件是74LS05,这是一个六反相器。对PC打印口送来的信号进行缓冲,倒相,整形等处理。
EDID是Extended DisplayIdentification Data 缩写,它是 DDC的核心,是被DDC传输的对象。它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PC中,后缀名为.DAT。
EDID由128个字节组成。在VESA中详细规定了各字节相应的作用。它描述了关于所用显示器的。
DDC烧录原理及过程:
烧录时,程序将EDID从LPT口以I2C协议进行传输。经过S569N卡后与机器CPU进行通讯。机器CPU在接后到数据后并不是立刻将其存入EEPROM中,而是先暂时存放在自身RAM中,待所有数据全部传输完成后,再把所接收到的数据送入EEPROM中。然后按自身程序自动关、开机一次。此时CPU RAM中的内容因断电消失。在CHECK时,才能保证所读出的资料来源于EEPROM。如果不进行关、开机的过程,我们就无法确认CHECK的资料是来自RAM还是来自EEPROM,资料只有烧录EEPROM中才是有效的。故不会自动关、开机的机种,我们也要求产线必需手动关、开机。
I2C总线协议:
I2C总线协议是烧录程序的核心,了解它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DDC烧录原理,对产线发生异常后进行判断有很大帮助。
I2C协议用了两根线:
SCL:串行时钟;
SDA:串行数据/地址;
I2C总线时序:
只有在总线空闲的情况下才允许启动数据传送。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当时钟线为高电平时,数据线必须保持稳定状态,此时数据线的任何跳变都将视为起始或停止信号。
起始信号:时钟线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由高变低为起始信号;
停止信号:时钟线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由低变高为停止信号;
下图演示了在传送字符“1”时SCL与SDA的时序。字符“1”在PC中表示的16进制为31。
写字节:先送启动总线信号,再送一固定字符A0,再送地址,再送数据,最后送停止总线信号。
读字节:先送启动总线信号,再送一固定字符A0,再送地址,再重新送启动信号,送字符A1,接收字符,最后送停止信号。
DDC的常见故障一般有以下几种:
1:机器之间无法通讯,DDC无法烧录程序提示IIC ERROR。
2:DDC烧录异常,如需反覆烧录,老提示CHECKSUM ERROR,IIC ERROR等。
3:其它异常。(资料,程序)
处理1:造成机器之间无法通讯多为信号线不良所致。在换信号线无效时,检查PC运行是否正常、系统接线是否完好、打印口PIN接触是否完好、烧录卡有无松动。外观检查确定无问题时,就要考虑烧录卡是否烧毁,一般都是因为线体接地不良,导致IC击穿所致。此时需更换烧录卡。打印口烧毁也会造成此现象。如果硬件确认无问题,就要注意该机种是否有工程变更,特别是CPU变更,将直接导致DDC无法烧录,主要是因为不同厂家的CPU的通讯时所用指令不一致。如果是新机种,则要考虑更换不同的烧录程序。
处理2:DDC烧录异常表现为一台机器需重复烧录多次,造成挡线。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环境干扰,机种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机器CPU与PC之间速度不匹配,程序本身存在一定设计缺陷,都会导致此种情况发生。需看实际情况而定。环境干扰可能一开始就存在,只是某些机种抗干扰能力较强,以前不会体现出来,当某个机种设计存在缺陷,比如抗对界干扰能力相对弱些,就会出现。机种本身的设计缺陷还有如CPU软体,硬件设计导致的自干扰等。如确认是这类的问题,都交由RD或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机器CPU与PC之间如果速度不匹配,应该更换不同主频的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