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炮是以前的概念了,现在已经大体消失。
所谓野炮,字面上解释为野战榴弹炮。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榴弹炮都可以认为是野炮,因为都可以在野外作战。
但一二战时期,野炮特指不可以拆卸,只是用于在平坦地区作战的火炮。
野炮平时是完整的炮,可以用马匹或者汽车进行拖曳,跟随步兵作战。
野炮一般最小口径为75毫米,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可以有效摧毁敌人坚固工事,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甚至可以击毁敌人轻型装甲武器。
野炮是步兵的重要支援武器。
以日军为例,师团配属的炮兵联队,一般装备36门75毫米野炮,可以提供大量的炮兵火力支持。
说来说去,野炮就是不可拆卸的榴弹炮。
抗战中,国军的野炮五花八门,常见的是克虏伯75毫米野炮。
这是一种老旧的野炮,是德国一战时候的野炮,但造价低廉,性能也是勉强够用。
克虏伯75毫米野炮的主要缺点是较重,火炮重达1吨多,必须有大量马匹进行拖曳,靠人推只能短距离移动。
这种火炮在山地和复杂地形作战,会要了炮兵的命,运输火炮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山炮是什么?
山炮是用于山地作战的榴弹炮,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拆卸。
山地作战的特点是,首先必须在山路上行走。一二战时期无论欧亚还是太平洋地区,都有大量地形复杂的山地。这些地方不要说汽车、马车,就连三轮车也就是勉强通过。
传统的野炮是需要拖曳的,由于炮本身很长,加上马匹和拖曳的绳索,整个拖曳火炮长度很大,根本就无法通过山地地形。
山地部队想要榴弹炮的支援,只能使用山炮了。
所谓山炮,就是可以拆卸的榴弹炮,可以将整炮拆卸为几个部分,分别由马匹背着走,或者炮兵背着走。
基本上士兵可以走的路,马匹大体应该能够通过,所以山炮可以跟随士兵到任何山地作战,提供野炮无法实现的掩护火力。
有人问了,既然山炮明显比野炮好,为什么不都装备山炮呢?
这是因为山炮为了便于携带,可以拆卸,性能上有较大的损失。
山炮比同口径野炮射程要近,精度要差,而且造价昂贵。
以日军师团为例,只有专门在山地和复杂地形作战的部队,才会将野炮改为山炮。
抗战中,国军购买过一批性能非常优秀的75毫米瑞典卜福斯山炮。这种山炮其实是换壳子的德国克虏伯山炮,射程可以达到9公里多,甚至超过了当年其他野炮,而且精度很好,射速很快。
除了价格比较昂贵以外,并没有什么缺点。
这种火炮全重仅有800公斤,可以整体拖曳,也可以拆卸后由马匹背负前进,非常实用。
国民政府购买了108门,甚至准备全面的仿造,因抗战爆发而无法实现。
这108门山炮,在后来的战争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作战。
山炮野炮都是以前的概念了。今天山野炮大体统一起来,比如一些轻型榴弹炮本来就可以拆卸运输。加上现在不同于二战,有大量现代化运输工具,比如直升机、运输机,即便是山炮也不需要单纯的在地面缓慢运输前进。
随着迫击炮技术的提高,以及空地一体化,炮兵本来就被大大弱化了,依靠火炮为战场主要火力支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