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青藏高原可能会变成鱼米之乡,大西北会变成“塞上江南”。
曾经看过一部98年的老电影,名字叫《不见不散》,葛大爷演的。在电影里面葛大爷被人家说胸无大志,随即便掏出了一个伟大的构想。
他要把我国西部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给炸开一个大口子,然后把印度洋的暖风给引进来,从而改变改变青藏高原的将恶劣环境,使其变成鱼米之乡。
以下是葛大爷在电影中的原台词:
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甭多五十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从此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不是这部电影首创。早在这部电影拍出来的前一年,关于“炸开喜马拉雅山”的说法就已经火遍全国了,所以这电影也算是在蹭热度。
当时有个叫牟其中的人,阵仗搞得最大,喊出了“炸开喜马拉雅山救黄河”的口号,声称要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从而让印度洋上暖风从这道口子里面通过,从而改变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干旱气候,让贫瘠的青藏高原,变成万亩良田。
不仅如此,随着印度洋湿润空气的流入,再加上青藏高原的气候改变,位于青藏高原下放的干旱沙漠地带,比如大西北,还有新疆地区,都会受到影响。原本干燥少雨西北荒漠,气候将会逐渐湿润,雨量也会充沛起来。届时贫瘠的荒漠,将会成为真正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这种奇思妙想如果是普通人说说也就算了,毕竟更玄乎的都有,比如什么给月球装电梯,给太平洋加盖子等等。大家就当看电影一样,听个乐子。
但是从牟其中嘴里说出来,那可就不一样了。牟其中是什么人啊?前中国首富啊。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牟其中曾叱咤一时,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风云人物。从辈分来讲,当下国内的这些企业家或者创业者们,那都应该喊一声“祖师爷”。
当然了,关于他这个人的历史评价,其实是很有争议的,属于褒贬不一的那种。喜欢他的是人把他捧为商界奇才,是中国的财商教父。
不喜欢他的人则说他只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甚至于说他是利用了当时的规则漏洞钻空子,是马扁子,是大忽悠。总而言之,他是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争议性人物。
这些看法和观点,不管是褒是贬,都不是空穴来风,各自都有各自的依据。比如说,如果牟其中自身没点儿能力,他也很难从白手起家,混成了90年代的中国内地首富。但是如果你说他完全的清白无瑕,那他最后也不会进监狱了。从2000年入狱,到2016年出狱,牟其中在监狱里整整待了16年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在属于牟其中的那个时代,他所拥有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他弄出了许多的大事件,比如什么“罐头换飞机”,“发射卫星”等等。虽说这里面的过程并没有地摊杂志上传得那么玄乎,但是其传播效果可以说已经拉满了,至少能大家都知道牟其中这个人。
所以,在牟其中提出炸开喜马拉雅山脉这个口号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牟其中还找了一批所谓的科学家,去研究这项工程的可行性,更是让许多人认为,牟其中或许真的能给喜马拉雅山脉给开个口子。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此事逐渐没了下文,随着热度的渐渐消散,给喜马拉雅山脉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实上,从始至终,这都只是牟其中一个口号而已,真正去实施的可能性本身就不大。
原本从理论上讲,牟其中的说法是有着一定可取之处的。因为我国的西北部,确实存在着一个气候干旱这么一个问题,从而导致了当地不是太依据的生态环境。
想要改变这边的生态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当地的气候,从干燥少雨变得湿润多雨。因为水是万物之源,只要有水了,一切都好办了。
那么水从哪里来呢?印度洋的季风暖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要知道,南亚次大陆之所以有着湿润多雨的气候,就是因为印度洋季风来带的水汽。如果我们能把这股暖流给引过来,降雨也就不愁了,水自然也就有了。
但是喜马拉雅山脉这个世界屋脊的存在,挡住了印度洋飘来的暖流,水汽爬到半山腰就再也上不去了,只能是停在那里,最终化成雨水落下来。
也使得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了世界雨都,年降雨量是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雨极。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因为无法得到暖湿润气流的滋润,环境是比较恶劣了。
不过,喜马拉雅山脉也并没有将完全暖湿气流完全阻隔。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并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有些地方是存在着缺口的。
比如说喜马拉雅五大沟,他们的海拔都不高,印度洋的暖流可以顺着“缺口”流进来,从而对周围的环境形成影响。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地方往往气候环境都是比较不错的,湿润多雨,生机勃勃。
所以如果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大口子,从而形成一个针对性的水汽通道,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够引入青藏高原,必将大大改变整个西部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关于这种通过云层水汽的异地调动,来改变环境气候的构想,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当时还有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叫做“工程气象学”。
而关于利用引入印度洋暖湿水汽来改变西北气候的想法,也时长有科学家提出,在学界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所以牟其中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大胆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说法几乎从未被正经的搬到台面上进行讨论,更不要说去搞工程实践了。没办法,这项工程的可行性太低了。
首先,工程的施工难度太大了,成本也很高。你得知道,喜马拉雅山脉不是简单的一堵墙,其乃是一座山脉,其间山峰无数,一道接着一道,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千米。这几乎就相当于要给一堵200千米厚的墙开口子,还得要开50公里宽,而且还得是在高原上挖石头,想想那得是多大的一个工程?别说去开口子了,修条路都够呛。
其次,即便是开了口子,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不一定过得来。因为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不仅仅是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也可以做到。要知道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着“世界屋脊”之称。
而印度洋的水汽随着海拔的上升,暖湿效果便会逐渐降低,到了青藏高原这个海拔高度,估计也下不了多少雨了。除了劳民伤财以外,起不到丝毫的作用。除非把青藏高原再给削平两千米,那还有点谱。不过这个工程难度嘛,可要比给喜马拉山脉开口子大多了。
最后,即便是以上的问题都能解决,印度洋的水汽成功突破喜马拉雅山脉,让青藏高原有了万亩良田,给大西北变成了鱼米之乡。但是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由于降水量增加和雪山融化的影响,届时我国各大干流的水量肯定会增加,稍有不慎就会巨大的洪涝灾害。
就如同葛大爷在电影中说的那样:青藏高原是富了,但是下面的二十几个省全泡水里了。很明显,这样的后果,肯定是我们当前无法承受的。类似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甚至很可能会影响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均衡和稳定性,随之产生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总的来说,把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这样的想法,只是天方夜谭罢了。虽说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可行性太差,根本不现实,当前仅仅还只是停留在“吹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