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由于考研失败,我在故乡种了一季玉米,深刻懂得了种地的艰辛和不易。
我的故乡是纳雍县管辖的一个偏远山村,山高谷深,土地贫瘠,种其它经济作物收成都不好,唯有种玉米,效益稍微好点。每个夏天,只要来到郭家寨的人,都会看到寨子周边齐刷刷的玉米地,恰如钢铁战士一般,傲然挺立着,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吃玉米食品,像玉米饭、玉米粥,玉米花,都是我的最爱。玉米虽没有大米那么高贵,也没有小麦那么受人追捧,香甜的味道,丰富的营养,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郭家寨村民。
当年2月中旬,母亲就外出打工了,临走时安排我在家打理玉米地。我虽反对,却什么也没什么改变,只得答应下来。我在2月下旬买来种子,并赶在春雨前将玉米种子种下。我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准时去玉米地,松土,挖坑,放粪、撒专用肥,最后再盖上泥土。如此复杂的程序,我会重复上百次。种下的玉米,定期观察,待玉米苗长出两三片叶子,就可以分苗、薅草、施肥,偶尔还浇点水!可玉米种好后,天一直没下雨,有的种子没发芽,半个月后,我不得不重新在地里补种子。
玉米的生长周期长,长草快,一季玉米至少要薅三次,拔四次草,才不至于减产。我常常顶着烈日给玉米锄草,冒着大雨给玉米施肥,有时候天黑了还在地里忙碌。故乡雨少,土地又是沙子土,自然存不住水,一场大雨下来,只需三天大太阳,地就干旱了。因此,我一有时间就去溪边挑水淋玉米,一天一次,看着玉米苗微蹭蹭地往上长,觉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了!
种玉米需要好心情,更要耐得住寂寞。玉米密了,要把多余的拔掉;玉米倒了,要马上扶正;玉米被虫咬了,要及时打农药。其实,种地和做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能对你好。时常浇水、施肥、锄草、松土、玉米长得很快,结的玉米棒也大。
转眼到了8月,秋风吹过,玉米叶子黄了,就快要熟了,再过一个星期,玉米就可以搬回家,躺在温暖的院坝里了。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我必须赶着时间收玉米,一旦下雨就不好了。可般玉米也是麻烦,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背着背篼,走在结满硕果的玉米地里,结实饱满的玉米棒子挂在一棵棵玉米杆上,看着真美!很多时候,玉米杆上有许多毛毛虫,突然进入,你会感到全身痒,有时还会被玉米叶子割破手,可都得忍着,要赶时间搬玉米,没时间停下来。收玉米的绝佳时期,每天天不亮就背着背篼去地里,一天搬五次,早上力气大点,可以背一平背篼,再搭一口袋玉米;中午把一个背篼装满,再重叠缠一圈,这是最重的;下午累了,只得背一平背兜,走路都是虚的,不敢再背多;晚上坐下来,累得要死,不想吃饭就想洗澡睡觉,可也不敢睡,还得给玉米去壳。脱壳的玉米,待到天晴,铺在院子里暴晒,晒干后才能用手脱粒。脱粒后的玉米,可以烤酒,可以喂猪,可以背到集市卖掉。
夜幕已经降临,鸟儿们纷纷飞回林中栖息,故乡的人们也吃好晚饭,准备上床休息。而我还得在门口给玉米去壳,一个人,一段孤影,熬到半夜才睡。种玉米得那些日子,只有自己懂得其中滋味,它是我一辈子最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