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是端午节的别称。五月又可称“午月”,初五日又为午日,两午相叠,故称重午。也称“重五”。五首著名七言律诗!吟端午诗词,感古人情怀。
一、《端午雨饮伯英池馆》
[宋]韦骧
山城重午遭阴晦,谢氏池亭亦自堪。
野色映来歌舞好,炎威消去酒肴甘。
手中菖屑随杯泛,头上榴花带雨簪。
且尽主人留客兴,明年谁北复谁南。
本诗描绘了雨中的端午节景象。诗人做客他人池馆,与友朋宴饮。临水当风,在四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席间的歌舞助兴更显美好。端午时节天已渐炎热,而此时恰有雨至,“炎威消去”,一洗溽热,诗人的心情也随之爽朗,由“遭阴晦”的灰暗一下子变为“酒肴甘”的畅快。然后诗人又用端午时节的特有物象,向读者提示时令。
二、《端午日怀古》
[元]谢应芳
五月五日追前贤,九歌九章鸣素弦。
蛟人应泣鱼腹葬,龙伯合赠龟毛毡。
招魂感旧痛梁坏,反骚媚新图瓦全。
楚天尽处卧游去,舣舟酹月罗江边。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于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品《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诗人痛惜屈原离奇之死,痛恨楚国奸臣误国,并表达了对屈原的敬慕之情。“蛟人”、“龙伯”两个典故的运用,颇有新意。
三、《五月五日淮阴》
[元]陈基
五月五日淮阴郡,半雨半晴城上楼。
菖蒲泛酒我无分,杨柳系船君且留。
西日照人生别思,南风吹笛带边愁。
明朝必上洪河去,欲采芙蓉不自由。
客中过节往往是令人伤感的,那份寂寞与孤独无人可诉。诗人在时雨时晴的端午节独自一人登楼远眺,节日是热闹的,但与诗人无关,似乎唯有水边用来系船的杨柳理解诗人心意,依依可人。以无情之物写情,更显内心寂寞之效果。情之所钟,一切景物皆著“我”之色彩:落日恋恋不舍地西下,风中笛声满含乡愁之思。本诗重点写节日里的孤寂心情,没有过多地沉湎在端午节的“人文历史”典故之中,清新可喜。
四、《端阳写怀》
[明]高启
去岁端阳直禁闱,新题帖子进彤扉。
大官供馔分蒲醑,中使传宣赐葛衣。
黄伞回廊朝旭淡,玉炉当殿午熏微。
今朝寂寞江边卧,闲看游船竞渡归。
此诗追忆一年前在宫中值班所目睹的端午节俗,应作于洪武四年。那天清晨,宫中大大小小的门壁上都贴上了崭新的端午帖子。负责向大臣分送菖蒲酒和夏衣的使者穿梭于宫禁内外。这种无与伦比的节日排场令诗人难以忘怀,那映得朝阳都显暗的明黄色仪仗和殿炉散发的温润熏香,牢牢占据着他的记忆,挥之不去。他甚至不再能融入民间的端午氛围,众声喧腾的竞渡表演已提不起他丝毫的兴趣。读至此,不禁要叹息,告别官场后的高启如果能做到彻底忘却,或许尚可逃过被朱元璋腰斩之劫。
五、《五日》
[明]何景明
五月五日天气鲜,艾叶榴花堆眼前。
乡土岁时殊不恶,闾阎风俗自堪怜。
邻人角黍能相送,野老蒲觞得共传。
回首十年车马地,每逢佳节泪潸然。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到家乡真的就安心了吗?这首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非乡间端午不如人意,恰恰相反,这儿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邻里互赠酒食、关系友好。一切都妥妥帖帖,足以让游子魂牵梦绕。身处其间的诗人也不得不承认“闾阎风俗自堪怜”,但他却很伤感,并伤感到落泪。这回他思念的是曾经居住过的异乡,在那里自己奋斗过,受过挫折,也得到过荣耀,往事历历,一旦归于平淡,总有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