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什么?
一般人会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就是你心里想的;生理学家会说,梦是睡眠时神经元刺激大脑皮层的剧烈活动;庄子说,我梦见了蝴蝶,也可能是蝴蝶梦见了我;弗洛伊德说,梦是未完成的心愿,是潜意识的反应。
张岱说:有个人打碎了酒坛子,无力赔偿,就期待这只是一个梦。而穷小子一朝金榜题名,参加庆祝宴会时还恍恍惚惚,生怕这是一场梦。
在张岱看来,人一旦遇到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变故,就会想到梦。而他自己的一生,也不过是一场梦。他晚年著书,名《陶庵梦忆》。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擅长诗词戏剧散文,被誉为“小品文圣手”,其文风影响了后世许多作家。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曾经说过:“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有些篇目可以看出张岱和龚定庵(龚自珍)的痕迹。”
一、出身世家,幼聪慧喜读书
张岱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高祖张天复和祖父张汝霖都是进士,曾祖张元忭更是隆庆五年的状元。可谓家学深厚。在《三世藏书》中,张岱说“余家三世积书三万余卷”。
张岱从小就是个读书种子。祖父曾对他说:“诸孙中惟尔好书,尔要看者,随意携去。”家中藏书他可以随便阅读。
张岱还很聪明。有一次,祖父带张岱到自己的老朋友、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号眉公)家玩。当时张岱只有6岁。陈继儒半考半玩,让小张岱对对联。上联是:“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思索片刻就对出了“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张继儒不禁赞叹道:“哪得灵敏至此,吾小友也。”二人成了忘年交。
张岱后来的文化思想、艺术品位和散文写作风格,都深受陈眉公的影响。
张家世代做官,从高祖时起,就是省部级高官,连曾祖母、祖母家也都是高门大户。张家绝对不差钱。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回忆,自己家除了书多,就是园子多。不但多,还特别繁华别致。祖父张汝霖建了座园子叫砎园,“极华缛。”见过的人都说,连蓬莱仙境都不如砎园。
张家人读书都有专门的园子,曾祖张元忭的书屋叫“不二斋”,祖父张汝霖的读书处叫“天镜园”,张岱自己的叫“梅花书屋”。都清雅幽静又各具风格。张岱在书中都有详细描述。
张家还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祖父张汝霖专门建了一座“表胜庵”,请高僧来当主持,方便周围的善男信女来上香。张岱自己也曾为方便百姓出行,组织疏通河道,上下奔走出钱出力。
按说这种世家子弟,又聪明好学,一般都会步先人后尘,读书入仕。可张岱不科考不做官,就喜欢吃喝玩乐。
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说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但张岱“爱繁华”不是为了炫富,而是“炫才”!
二、纵情山水,尽享半生繁华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写尽了贵族公子的繁华生活。他自称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花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张岱好美食。自称“越中清馋,无过余香”。
《乳酪》中,他嫌商人做的乳酪不好,就自己动手。“……以热妙……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冷热烹腌,张岱怎么折腾都能做成美味。
《樊江陈氏橘》中,听说樊江陈氏种的橘子好吃。“余岁必亲至其园买橘,宁迟、宁贵、宁少。购得之,用黄砂缸,藉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阅十日,草有润气,又更换之。可藏至三月尽,甘脆如新撷者。”贵没关系,少也没关系,只要好吃。买回来还要仔细保鲜,不能暴殄天物。
他在《鹿苑寺方柿》里说,方柿在六月虽“生脆入咀冰嚼雪”,但“涩勒不可入口”。那就自己用土法保存,“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这种方法还要告诉朋友,好物必须大家分享。
集美食之大成的是《方物》一文。张岱在文中详细罗列了各地美食,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上百种。为了吃,他可以不辞辛苦,长途跋涉。
张岱好花鸟。他喜欢《天台牡丹》里“大如小斗”的鹅黄牡丹,《一尺雪》中的纯白芍药,还有《菊海》中泛滥如海的菊花。
爱屋及乌,张岱结交了许多喜欢花鸟的朋友。金乳生在自家院子里种了100多种花草,每天早上起床不洗脸不梳头,就蹲地下逮各种小虫子,风吹日晒天天如此。张岱在《金乳生草花》中对此赞叹不已。说连老天也被金乳生感动,让地里长出三支灵芝来犒赏他。
张岱好烟火好花灯。《鲁藩烟火》中苏州人夸城中灯火之盛,“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何也?”“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耳。”烟火把天空挤满,再也无处放更多的烟火了。还有人这么形容过烟火吗?
《绍兴灯景》记录了当时绍兴城中,“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天晴无日无之”的看灯场景。《世美堂灯》中张岱也学着自己做灯。“灯宵,出其所有,便称盛世。”元宵节张岱把自己做的灯都拿出来,就成了灯火盛事了。
张岱好梨园好鼓吹。《绍兴琴派》中,张岱说,自己先师从王侣鹅,后跟王本吾学习。两位琴师都是最好的。他只用很短时间就学了几十个曲目,并且和老师弹得一样好。
学会了弹曲,就可以唱戏了。不管在水上游艇《不系园》里,还是在河边喧闹的《秦淮河房》中,张岱和文人歌妓唱昆腔小曲,赏歌舞伴奏,不亦乐乎。
张岱尤其爱热闹。《葑门荷宕》里苏州百姓出门游玩:“士女倾城而出,楼船画舫至鱼艃小艇,顾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全城的人都到荷花宕来玩。外地人来晚了拿着钱都雇不到游船。
在《杨神庙台阁》中,凤桥镇的杨神庙唱台阁戏,光是开戏前游行的队伍就“长可七八里”,“四方来观者数十万人。”
这样热闹非凡的场合,张岱是绝不会错过的。和一般爱热闹的人不一样的是,张岱喜欢热闹,也会制造热闹。
张岱在《金山夜戏》里记载,自己有一次外出夜宿金山寺。夜半时分他发现,月光如残雪一般,照进寺院的大殿里,非常美。那就热闹一下吧。他让人在大殿中点上明灯,开始唱戏,锣鼓喧嚣声把整个金山寺的人都惊醒了。有个老和尚,揉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也不敢发问。
戏唱完了,天也亮了,张岱带着人渡江而去。他说金山寺的僧人们“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几百年后每看到此处,我在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张岱偷着乐的样子。
如果只喜欢单纯的热闹,张岱就称不上有文人雅趣了。
他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场景不由人想起柳宗元那首著名的五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的雪后寥旷,一样的孤绝萧瑟,令人浮想联翩。
张岱写了这么多山水风物,但就像周作人所说:“张宗子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
张岱关注的始终是人,人的命运,家国的命运。
三、繁华与落寞,是个人史亦是家国史
《陶庵梦忆》记录的不仅是张岱的个人生活,也是时代的印记。
张岱记录了当时的风俗风物。《严助庙》记载了明代越中地区祭祀和庙会的盛况。这种祭祀活动,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的细节,比如祭品种类仪式程序等,正因为有了张岱的记载,后世人们才得以一见。
《刘晖吉女戏》不足300字,却被各种版本的中国戏剧史典籍引用,来佐证明末中国戏剧表演的艺术境界,被后世戏剧史学专家所厚爱。也因为张岱的记录,刘晖吉在中国戏曲史上才占有一席之地。
张岱也记录下了明朝商业发达的例证。《泰安州客店》中,泰安接待泰山香客的客店,规模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惊人。客店房间分三等,烧香还愿的宴席也分三等,光服务人员就有一二百人,厨房有二十多处。还有众多演戏弹唱人员。而且,这还只是一家客店的情况。同样规模的客店在泰安还有六七家。可见当时的盛况。
但所有的繁华过后,都免不了萧瑟和落寞。繁华时人有多开心,落幕时就有多凄凉。
张岱在《严助庙》结尾写到:“之后,我们乘船而归,戏场的表演也渐入尾声,锣鼓敲得不响亮了,台上的灯光也不明亮了。”
台上的戏结束了,人生的戏也结束了。台上戏结束只是锣鼓不响灯不亮,可张岱人生的戏,落幕之时却满是悲凉。
张岱人生的后半段,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对于张岱来说,国破必家亡,兵变伴民伤。
“余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但避兵入剡……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失。”兵荒马乱离家逃难。张岱40年的藏书,一天就没了。往日的美食,也因为“四方兵燹,寸寸割裂,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度。”曾经的老饕,再也吃不到好吃的了。
官宦世家尚且如此,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越俗扫墓》的风俗在盛世时“厚人薄鬼”,人们趁着给先人扫墓的机会,游玩嬉闹,繁华异常。但战乱之后,民生萧索,再也不复往日的景象。
《扬州清明》的繁华甚至可以和《清明上河图》相比。但最后也是一声感叹,“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故国家园败落至此,往日的繁华只能残留梦中。
对比更明显的是《西湖香市》,极盛时“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但不久,饥荒加兵变,“但见城中饿殍舁出”。繁华不再,死尸遍地,一片凄凉。
曾经的繁华盛景歌舞升平,就像做了一场梦。现在,梦醒了。
四、人生一世,不过大梦一场
《陶庵梦忆》以凝练持重的《钟山》开篇。钟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徐达等近臣一起,慎重定下的陵墓所在地,“自古即是帝王龙脉聚集之地。”但当张岱写作此文时,已是一派衰败鄙陋的景象。
《钟山》为整个《陶庵梦忆》定下了基调。曾经的壮观和当下的衰败,对比强烈,伤痛至深。
结尾《自为墓志铭》是张岱自己的人生总结,至哀至伤。他说自己曾是“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却不过“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后半生“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家国和人生一样繁华落尽,恍如一场大梦。怎不令人唏嘘?
但此时的张岱却更显高贵。他享得了繁华,也耐得了饥寒。他说他不会消沉。因为他还有事要做。他要著书要修史。
张岱曾记录过一位英雄。《沈梅冈》的主人公沈梅冈,因为得罪严嵩被关进大牢18年,但身陷囹圄的他并没有消沉萎靡,他潜心钻研雕刻技术,终成一代工艺大师。
也许正是从沈梅冈这种人身上,张岱明白了苦难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用热情拥抱生命。
张岱身后留下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石匮书》等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同时,张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也影响了很多人。
大才女章诒和曾撰文说:“(张岱)的文章和为人一样,有傲视刺世的锋芒,又有玩物玩世的谑癖。一个多么丰富、美好的男人。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更多人则把《陶庵梦忆》和《红楼梦》联系起来。
李敬泽先生说:“张岱百年后,有贾宝玉生金陵。张岱所爱亦为宝玉所爱,宝玉阅尽大观,正如张岱凑够了热闹。该二人皆有生俱来的冲动——成为“废物”,“废”了自己。故有异史曰:宝玉岂张岱投胎转世欤?张岱又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块废石?”
不过张岱和宝玉还是不同的。他们都眼看着建高楼,也眼看着楼塌了。宝玉身后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张岱身后则是皇皇著作,泽被后世。
半生繁华,一代名士。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