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十三款大罪,并于十八日下旨赐自尽,此时距离太上皇乾隆去世仅十五天。有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乾隆特意留给嘉庆的一笔丰富的遗产。不过,御史有自己的看法,窃以为乾隆是想保住和珅的。
乾隆禅位给嘉庆的时候,已经是85岁高龄,当时大清朝已是徒有盛世之名,吏治败坏,内忧丛生。乾隆不是昏君,而是一个十分精明睿智的君王,他知道儿子嘉庆不是一个才具过人的继承人,自己是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才将皇位禅让给他的。对于大清朝的未来,乾隆是充满忧虑的。
因此,乾隆在人事上是作了一番精心安排的:以和珅为首主内,王杰、董诰、刘墉等为助手,这些都是乾隆朝的老臣,办事谨慎勤勉,不至于出现大的乱子;以福康安为首主外,和琳、孙士毅等为助手,以应对突发的战事。但不可否认,这个人事布局,对于和珅来说就是他的保命符。
如果乾隆的这个安排得以落实的话,那么他去世之后,在短时间内朝局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动的,和珅的结局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至少,不会落得抄家自尽的下场,顶多就是第二个张廷玉。
乾隆的这个人事布局,为何能保和珅一命呢?估计很多人还看不明白,事实上,乾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要保和珅,而是要确保皇权能顺利过渡,大清朝能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搞清楚一个利益圈子,即和珅、福康安、和琳、孙士毅的关系。
和珅自不必说,是内阁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乾隆在世时俨然是“二皇帝”。但他没有自保的能力,嘉庆一道圣旨就可以将他剥得干干净净。而和珅一旦与福康安、和琳、孙士毅联系在一起,嘉庆再想动手就没那么容易了。
福康安是乾隆朝后期最重要的领兵统帅,被乾隆倚为干城,凡有重大军务,必令其统领前往,所至皆不负使命。
关于福康安与和珅的关系,学界认为他们有很深的矛盾,称和珅非常忌惮福康安的功勋名望,将其视为对手,千方百计阻挠打压,让弟弟和琳举报福康安私运木料,不让福康安回京为母奔丧等等。
这些都是事实,但并能认定两人不合。他们同为乾隆帝所倚重,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就算关系有所微妙,也不至于公开闹矛盾。事实上,福康安吃过和珅苦头后,主动向其示好,也曾向和珅几次行贿。
应该说,到了乾隆晚年,和珅与福康安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这是基于政治上相互利用的关系。退一步来讲,如果和珅与福康安有矛盾,那么和珅肯定不会将弟弟和琳置于福康安军中。
和琳跟着福康安打了不少仗,事实也证明他们之间的合作十分愉快。关键是这两个人都是四十出头,正值盛年。乾隆晚年人才凋敝,随着海兰察、阿桂等先后去世,乾隆手里已经没有可用之人了,因此福康安与和琳就是他最后的王牌,是国家栋梁,也是他留给嘉庆的辅国重臣。
再来说孙士毅。这个人读者可能不是太熟悉,乾隆晚年孙士毅是乾隆最为倚重的汉臣。
孙士毅进士出身,做过内阁中书、侍读、编修、太常少卿等,入仕前期是纯正的文官。从乾隆三十四年,孙士毅任军机章京后,被首席军机大臣傅恒看中,在征讨缅甸之战中随军效力,此后,孙士毅便长期在军中任职,战时负责后勤粮草,和平时期担任地方督抚。
孙士毅与王杰是同年(同一年中进士),在官场上也栽过跟斗,但每一次总能迅速起复。奇怪的是,他与王杰、刘墉等汉臣似乎不太亲近,反而与和珅的关系很好。因此,在乾隆晚年,孙士毅已经融入了和珅、富康安的政治圈子。
乾隆的这个人事安排是没有问题的,也符合了当时朝局的需要,就是自己死了,这几个人也能很好地辅佐嘉庆。但是,乾隆没有想到,这三个被寄予厚望的股肱之臣,都在嘉庆元年平定苗疆之役中殒没。
苗疆之役又称平复大小金川,嘉庆元年五月十二日,福康安擒获首领石三保,但几日后福康安在军中染病去世。噩耗传来,乾隆正在往避暑山庄的路上,闻讯不胜震悼。他下了一道很长的谕旨,历数福康安所建功勋,赠给郡王衔,赏建专祠,连同他的父亲和儿子也追赠或恩赏。
福康安去世后,和琳独领军务,此时四川总督孙士毅坐镇四川酉阳,为三路平苗大军的一方主将。乾隆下旨,以和琳前往四川接管军务,孙士毅等和琳到任后即可离任回京。
此时的孙士毅已是76岁高龄,身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可是这年五月,苗疆尚未真正平定,白莲教突然在湖北大爆发,迅速蔓延至四川。孙士毅为了围堵白莲教,几次出兵围追堵截,虽然取得胜利,却因年老旧病复发,于六月二十一日病死军中。
孙士毅的死让乾隆深为悲悯,追赠一等谋勇公,汉臣获封一等公者,乾隆朝乃至有清一代都是很少见的。据说孙士毅临终前表示想要入旗,乾隆也准其所请,抬入汉军旗,而转达这一遗愿的,正是和珅。
平定苗疆中,清军遇到的真正克星并非是散乱无章的苗军,而是如雾如烟的瘴气,很多官兵都是被这些瘴气夺去生命的。福康安就是因为瘴气而丢了命,现在又轮到和琳了。
七月初,和琳觉得苗头不对,几天后症状就出现了,浑身无力,短短数日,又一颗将星陨落。没想到在西藏那么恶劣的条件下都挺了过来,如今却折在了苗疆。
富康安与和琳的灵柩同时抵京,朝廷举行了隆重的合祭,太上皇坚持亲临祭祀,命将二人配享太庙,入昭忠祠、贤良祠,备极哀荣。
到了这时,乾隆的人事布局被彻底打乱,而对于和珅来说,这更是致命一击,缺少了强有力的外援,他只能是孤身一人作战。如果说这三个人在乾隆去世后仍然在世,那么和珅的命运或许会改写,毕竟嘉庆也不是一个鲁莽的皇帝,多少总会顾及大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