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答案)

知名著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结集出版时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花,早晨盛开的鲜花;夕拾,傍晚的时候捡起。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捡起。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答案)

读名著

喜获隐鼠

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即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节选自《狗·猫·鼠》)

一读一得:

童年的记忆里,怎么能少得了形形色色的宠物?甚至有人说,没有宠物陪伴的童年,不算一个完整的童年。猫、狗、鸟、鱼、乌龟、蚕、蝌蚪……这些各式各样的宠物,为我们的童年抹上了一层绮丽的色彩,其间的喜怒哀乐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童年的鲁迅又养过什么宠物呢?作者在这里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追忆了幼时的一只隐鼠,“不逃走”“跑到人面前来”“缘腿而上”“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从容地游行”“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隐鼠的顽皮、可爱、通人性。而关于墨猴的典故,更是给隐鼠蒙上了一层文雅而神奇的色彩,使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来。“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慰情聊胜无”的鲁氏幽默则让人忍俊不禁。读至此,一幅中国版的“精灵鼠小弟”活泼泼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链接阅读: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拇指猴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猴子——狨猴。成猴身高仅10~12厘米,重80~100克,只有人的拇指大小,所以它又被称为拇指猴或侏儒猴。狨猴通常一胎产两仔,新生猴仅有蚕豆般大小,重13克,猴毛呈黑色,密而长,外形像哈巴狗。这种猴子性格温和,深受当地印第安人的喜爱,常常把它们当作宠物饲养。

读完上面文字,一只外表萌萌哒的小猴子宛在目前。猴类都是非常聪明的,马戏团的猴子常常被训练做这做那,那磨个墨、递个笔、舔个墨什么的,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看来,古代文人笔下屡屡提到的“墨猴”,说不定真的存在呢!

勒令背书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节选自《五猖会》)

一读一得:

“背诵课文第×~×段”一定也是大家童年记忆里难以忘记的“痛”,而比这更痛苦的则是“背诵全文”。

这里讲的是“我”将要去东关看五猖会前,突然被父亲拦住要求背书的情节。开头会前的准备,“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不厌其烦地列举,可见“我”彼时雀跃的心情。“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情节急转而下,宛如远处天边聚起的乌云。比喻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我”心情的沮丧和痛苦。紧接着,连用两个“读着”,再现了当时的“我”翻来覆去机械背书的情形,“强记”着这些“我一字也不懂”的东西,而且还得“背”出来,于孩子来说,不啻一场漫长的心灵折磨。“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化抽象的记忆为具体的动作,想象不可谓不奇特妙绝;而将“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比喻成“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急促、微弱、凄惶,让人不禁心生同情,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制。这种细节刻画的手法,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有细节的作文才有生命,才能打动人。同学们写作时在重点段落运用细节描写,会使得全篇生动形象、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读书之余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读一得:

渐渐长大的鲁迅离开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在这里,他又将遇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读书之乐,乐在寻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在学堂,他们也要伺机寻找那些单纯的乐趣,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或在课上趁老师读书入神的当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画画儿。看着这么一群皮孩子,任谁也会忍不住微笑起来,想起自己顽皮而充满趣味的童年。

读书之乐,乐在“读书”。先生一声大喝“读书!”,于是书房内“人声鼎沸”。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四个“有念……的”,文句源自《论语》《幼学琼林》《周易》《尚书》等古书,内容枯燥晦涩,读来佶屈聱牙,与一群蒙童相逢,二者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书房内众小儿摇头晃脑、呜哩哇啦读书的场景。语言精练,生动传神,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读书之乐,乐在先生。先生虽严厉却爱学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即使会因学生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而面有怒色,但对学生却“好起来”,这是一个初入学堂的懵懂孩童的真切感受。而读书入神的先生,则显现出他性情的另一面,“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一低一高,同样相映成趣,“呢”“噫”“嗬”的语气词,微笑的表情,仰起的头“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自我陶醉,活画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至极。先生对这“极好的文章”的热爱,一定在少年鲁迅的心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迅哥儿长大后对读书的热爱,或许便于此刻不知不觉地在心头萌了芽。

本选段多用白描,笔墨极其简省,却传神、逼真地再现出童年鲁迅快乐的读书生活。

奇特的药引

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节选自《父亲的病》)

一读一得:

生病的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最终撒手人寰,一直是深埋在鲁迅心中的痛。“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才有了鲁迅的留洋学医。本片段作者通过所谓的“名医”开列的奇特药方,蟋蟀要原对的,“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夹叙夹议,辛辣讽刺了这帮人欺世盗名、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

质疑“二十四孝”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一读一得:

时下,国学大热,《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再次走进孩子们的视野。新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呢?先生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鲁迅《拿来主义》)(请你思考: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各有什么寓意?)

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选段中,鲁迅“运用脑髓”,将封建社会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等;一类是令人怀疑其真实性的,如“哭竹生笋”“卧冰求鲤”;一类是使人不解,甚至发生反感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师读书,不迷信,敢怀疑,勇批判,此一端即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而这种对某一件事物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分析论证的思路,辩证客观,条理清晰,令人信服,一样值得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学习。

话名著

“吃货”鲁迅

难忘往食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呐喊·社戏》)

逸闻趣食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坟·论雷锋塔的倒掉》)

知食论世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呐喊·孔乙己》)

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集外集拾遗·今春的两种感想》)

怀鲁迅

文/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读书杂谈(节选)

文/鲁迅

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练名著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答案)

1.下面三幅插图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不同篇目,请根据画面内容,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写出相应的篇名。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检测题答案)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

3.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1)以上选段出自鲁迅的 ,主要讲了 的故事。其中闰土还出现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 里。

(2)各种各样的游戏,丰富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你的童年又有怎样印象深刻的游戏呢?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来介绍给大家。

参考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 2.示例:我最喜欢长妈妈。因为她和蔼可亲,关心孩子,给鲁迅买来他梦想已久的《山海经》。 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冬天雪地捕鸟 《故乡》 (2)略。介绍时语言要准确、简练、条理。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19569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