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到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

陆游一向主张积极抗金,以求恢复中原,但是朝廷一向是主和的。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shèn)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他就积极上疏,建议宋朝积极抗金。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更别说采纳了,皇帝只想在宫中取乐。但他又不死心,把皇帝不重视国事而只顾自己享乐的事告诉了张焘,张焘是个急性子,就直接跑到皇宫去问孝宗,这可把皇帝惹冒火了,一怒之下,将陆游贬到镇江去做通判,隔皇宫远些,好让耳根子清净一点。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但是,陆游做通判时还是想要北伐,自己一个人就算了,还去叫张浚一起,又给张焘说龙大渊、曾觌两个不是什么好人,应该除之而后快,张焘又把这话上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陆游的“不安分”被小人画蛇添足,导致他直接丢了官帽。

陆游从乾道二年(1166年)罢官以后,就在家闲住了四年之久,直到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才勉强给了一个夔州(重庆奉节)通判的职务。当时陆游已45岁,因病久不能赴任,1170初夏才携家带眷从他的故乡浙江绍兴出发。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小孤山大孤大游历经过

陆游一行人去重庆奉节走的是水路,8月1日他们经过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南朝以来,从武昌(鄂城)到京口,许多地方都设置有报警的烽火台。如有敌情,好用来作为报警的信号。春秋时白天炊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炊烟叫燧,晚上放火叫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了烽火台,诸侯看到警报立马带兵赶来救主,但是到了之后才知道被戏弄了,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真到敌人打来时,诸侯们看到烽火都不相信了。

等船停好之后,陆游就迫不及待地去山下观看。抬头一看,他看到山裂缝的岩石和不同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和其他地方的石头不一样。往旁边一望,竟然还有一块和这座山不相连的巨石。这块石头非常的高,大约有一百多尺。还有不同颜色的藤蔓依附这块巨石上,远远看去,就像是宝石镶嵌在上面。这个季节已是深秋了,江水比较浅,船行得比较慢,所以能够将沿路的风景几乎都收尽眼底。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空灵岸

杜甫也曾路经此地,还写了一首叫《次空灵岸》的诗,其中有“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两句,正好道出了陆游看景时的感觉。

他们又经过江西彭泽西北的澎浪矶和在它对面的小孤山。小孤山当时还有守卫的士兵守着。在这里,几乎所有江中的独山都很出名,比如金山、焦山、落星山等,但是在小孤山面前,它们都只是一个陪衬。

从几十里外看小孤山,山上碧绿一片,而且山非常高,直插云霄。越走近看,这座山越秀丽,据说这里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各不相同。但是陆游感觉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败了一些,如果在山上修建一些楼台亭榭稍微装饰一下,同山水会更加和谐。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庙在西边山脚下,庙大门上还有一块匾,匾上还写有“惠济”两个字,庙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时修缮过,不然会更破败。澎浪矶也有一座庙,三面临水,山倒映在水中很是好看。澎浪矶这里浪很大,即使没有风也一样,它也因此而得名。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就引用了关于小孤山的传说,“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中小孤庙中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还说小姑嫁给了彭郎。所以小孤山又叫小姑山。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惠济寺,开始叫汤泉禅院,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改名为惠济院。后来高僧忠境将惠济院又改建为惠济寺。明朝的朱元璋因为当过和尚,所以避讳和和尚相关的一切,于是将汤泉镇改称香泉镇,惠济寺有一段时间叫香泉寺。清朝咸丰年间,惠济寺在战火中被毁灭。现在看到的是后人重修的。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对小孤山的风景很是痴迷,觉得怎么都看不够,所以晚上的时候,他又乘小船去小孤山的庙里浏览,因为船停泊在沙夹,隔小孤山不远。

这里的夜景别有一番风味,远望看到的是茫茫的江面,还有隐隐约约的山峦。在这徘徊了很久都不愿离去,正走到庙门口,看到一只老鹰正在追逐一只水鸟,场面甚是壮观。

这里的天气也是变化多端,早上还在刮风下雨,不一会儿又雨过天晴了。船行到彭蠡口时,视野一下开阔许多,一眼望去皆是茫茫江水。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李白流放夜朗遇赦后,从江夏来到寻阳城(即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即鄱阳湖),此时李白已60岁。写了《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一诗寄给他的朋友黄判官。诗的内容如下: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其中“开帆入天镜”一句意为: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写出了这里的水的清澈和湖的广阔。还可设想,李白坐船游览,进入这一地带时,忽然眼界变得开阔,人置于其中,显得非常渺小,几乎和山水融为一体。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船开到了大孤山,大孤山和小孤山不一样,大孤山的四周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远望去,它就像是漂浮在水上一样。

陆游兼具李白和杜甫的什么(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如果要使用江水,需要提前一天打水,还要用杏仁来澄清,第二天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又是清澈的,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很是神奇。

经过了小孤山大孤山,陆游一行人继续出发,历时160天,陆游终于在12月27日抵达任所。

陆游在游历过程中,对所经过之地都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以日记的形式将游览经过记录下来,收在了他的《入蜀记》中。不管他对游览之地的流连忘返,还是想起李白、杜甫、苏轼的诗歌,都与他的爱国情怀分不开,北方已失去大片土地,现在看到的大好河山他如此珍惜和叹息,心中还是想要收复中原。李白虽然豪迈,但是他的诗歌中又何尝不处处体现他的爱国之情;杜甫更是忧国忧民的典范,他的诗歌正是反映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才被誉为“诗史”;苏轼也同样如此,只不过他的诗歌体现得更多的是他的旷达,不爱国他也不会被一贬再贬,正如他的诗歌所写“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补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诗作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195761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