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冰天雪地的冬天你会干什么呢?宋朝的小朋友有一项很好玩的游戏。
这年冬天,诗人杨万里家的孩子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来到院子里,那里放了好几个小盆,盆里的水经过一晚上的冷冻已经结了一层冰。只见孩子们沿着盆的边缘小心翼翼的把冰和盆分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圆圆的冰盘。
然后,一个小孩取来了针线,他们在冰盘的中间钻出一个小孔,把一根彩线从中间穿过去,再系起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件银光闪闪的打击乐——银钲。“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些心灵手巧的孩子们,看着手中漂亮的手工作品,开心的欢呼起来。
不过,这个游戏还没结束,这件手工如果只能看不能玩就没意思了,他们又找来小木槌,轻轻的敲打,顿时发出了“叮叮叮”的声音,这声音清脆悦耳,就好像在敲打玉磬一样,可以传出很远。不过,冰做的玉磬可不会一直敲下去,敲着敲着就会碎掉一块,直到彩线已经挂不住了,一大块冰就“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像玻璃一样摔碎了。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里的玻璃并不是我们现在的玻璃,而是指一种水玉。冰碎了,游戏也就玩完了,孩子们一哄而散。
这一切刚好都被杨万里看在眼里,他就把这个过程绘声绘色的记录下来了,读过这首诗你学会这个游戏了吗?这个冬天你要不要也试一下?
语言学习: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诗句理解: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用老者的眼光写稚子戏冰的景象。
诗的前两句写稚子清晨起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彩丝穿取当银钲”将冰块比作银钲,突出鲜明的色彩感和音乐美,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又将冰块比作玉磬,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历史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诗人。
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首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