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隆中对》是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孔明与刘备当时在隆中对天下局势分析的一段对话,而这之后刘备开始走向了他人生的巅峰,最终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当时的刘备在官渡之战后寄居在刘表的荆州,苦于大志迟迟不得伸,四处拜访名士,求贤若渴、以求辅佐,先后拜访了司马徽、徐庶,这二人均向他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的三顾茅庐,诸葛孔明被刘备的精神所感动,最终出山开始了三国争霸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是一本历史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它的本质仍然还是一部文学作品,绝不能拿来当做史实来对待。所以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从罗贯中的角度来看,刘备是一个具备仁义德行的人,他根本就是为了天下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为了不能让大汉王朝落入奸佞之臣手中,为了自己身为汉王朝宗室的责任而起兵战斗的。可是事实呢刘皇叔是一个不甘心寄人篱下,不甘心平庸,胸怀大志想要一统天下的豪杰人物。小编认为,诸葛孔明虽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观点,但是确是刘皇叔自编自导给诸葛卧龙设的局。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是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事如何而为

众所周知,刘皇叔前半生一直在颠沛流离,这种生活造就了他极深的城府,以及过人的情商,说小话、吹捧人那是看家本领,诸葛和老刘沟通之时,老刘已经年过半百,诸葛才二十七岁,对付这么个自恃清高堪比管仲的小愤青,老刘还是手到擒来的,当然诸葛孔明确实有过人的本领,我想在高明的人也架不住老刘他真往上贴啊,于是,老刘从侧面引出了三分天下的观点:“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翻译过来就是:”我大汉王朝现在已经危在旦夕了,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的皇帝现在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不能确定我自己是否具备高尚的品德让人信服,我觉得我才能有限,我纵然有为天下人声张正义的想法和抱负,可是因为我自己没本事,总是失败,所以我现在到了如今的地步,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这话里话外的把自己标榜成一个忠君爱民大仁大义之人,诸葛自幼受到儒家忠君爱国思想教育极深的,听到 老刘这一席话,激发了愤青的本质,就开始了他的分析,诸葛告诉老刘,曹孟德兵多将广,有天子在手已经不能和他对着干了,老孙家在江东势力盘根错节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办了,现在只能立足于巴蜀之地,安抚百姓,与老孙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光复汉室。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段话也和老刘心里不谋而合,前面说了老刘半生颠沛流离,连个居家之所都没有,他心里也明白的很,目前的局势不是问鼎天下,而是如何共存!所以诸葛小兄弟的一番言论可以说是深得他心啊!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当时的局势

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的刘皇叔,在这个时候他的政治觉悟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他就是想要借诸葛孔明的嘴把他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老刘是个不甘平庸的人,我觉得他在这个时候想的已经不是“兴复汉室”了,他想要称雄,匡扶王室只是他的幌子而已,但是一向标榜仁义道德的老刘绝对不能主动说出这种不仁不义的话来,而诸葛小兄弟给了他借口,这些地方的主人不是好君主,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正在受苦,需要老刘去拯救,这下理由充分了,老刘这些年就在等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诸葛小兄弟一下就变成了老刘的政治新闻发言人了,由诸葛小兄弟把这套理论说出来,老刘既得了美名,又避免了同室操戈之罪,出师有名了。这一点从他死之后的临终托孤就可以看出来,刘备与诸葛孔明二人可谓是心照不宣,知己知彼啊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竟是刘皇叔预谋已久的阴谋?

诸葛亮画像

对于刘皇叔而言,做皇帝一直是他的梦想,否则为什么曹丕一称帝刘备也就称帝了呢?当时汉献帝可还活着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19622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