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袁绍
袁绍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提起三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亮或者曹操或者关羽等。大家很少会想到一个人——袁绍。一提起袁绍,都会给我们一种扶不起的阿斗或者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拥有那么广袤的土地,辖地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充足的粮草和兵员,但其人多谋而不善断,又刚愎自用,甚至听信谗言等等,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基业等等。
袁绍决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袁绍是一个失败者,这点不容置疑。但并不能否认其乃是一代枭雄,是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一代伟人。我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觉,大多是《三国演义》的原因所致。《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小说,当文学读读无碍。但如果作为史书去读,有时候则会有南辕北辙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吕思勉曾说: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方诗铭也说过:世族、豪杰、游侠,是袁绍的优点,也是袁绍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凭借,他得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支持,最后雄据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出身于世族的袁绍,再加上他的游侠性格和豪杰才能,叱咤风云,雄踞一方。尽管后来支持他的人们,有的相互火并,有的背叛投降,最后使袁氏政权烟消火灭。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袁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官渡之战前袁曹实力对比图
惨败于官渡:
官渡之战后,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袁绍此时死于一场疾病,如果不是死得太突然,历史可能就会改写。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由此可见袁绍在河北深得民心。
袁绍死后,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官渡一战虽败,但仍有问鼎天下的实力,袁绍如果此时未去世,历史的走向就未可知啦。但历史又素来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历史中的袁绍与大家心目中的袁绍渐行渐远。现在笔者不才,想换些角度来谈一谈袁绍,谈一谈袁绍的丰功伟业。
袁绍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国自秦朝进入封建社会以来,掌权的一直是地主阶级,但地主阶级内部也有分化,有贵族地主阶级掌权的秦汉,也可称第一帝国。也有庶族地主阶级掌权的唐宋元明清等,可称第二帝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过渡时期,由士族掌握国家政权。但三国是个例外(篇幅有限,后面有机会再聊这个话题),士族的形成就在东汉末期。袁绍就是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人物,因此称为一个新时代的揭幕人也不为过。
汉代豪族的发展趋势是官僚化和士族化,士族化是官僚化进程不断进行和加深的产物,士族是士与宗族的结合,既代表一种当时最具优势的文化形态,也是政治的存在。
九品中正制
东汉末期,袁绍出身尊贵,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他的最伟大作用就在于率先割据,成为一方诸侯,实现了从士到士族的华丽转身,以前,士人大多只是一种文化群体,并未掌握国家政权。袁绍的这一转变为后世打下了基础,后世的九品中正制乃是隋唐之后的科举都跟袁绍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