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热词】
一、两次写作高潮
新时期以来,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写作高潮。
一次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随着朦胧诗的崛起,人们看到诗竟然还可以那样写,于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出现了新诗写作高潮,这个高潮持续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诗出现分化,以后走向低潮,但没出十年又以口语诗的形式风靡网络。
第二次写作高潮是在2010年前后出现的,刺激这一高潮出现的外因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使写作的门槛降低;内因是早先的文学爱好者先后退休,可以从容地拿起笔写作。如果要从根本原因探讨,那就是这一代人的经历实在太丰富了,有得写,也值得写,而最适合的文体就是散文。
这也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年轻人有激情,适合写诗,中老年人激情逐步消失,爱回忆,适合写散文。
由于写作门槛降低,中老年人群加入到写作队伍,散文这一最大众的文体无限膨胀,呈现海量增长,这也显示着散文生命力的强大。于是散文的各种分类出现,比如分成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大散文,新散文,原生态散文,小女人散文,禅思散文,乡土散文,在场主义散文,艺术散文,后现代散文,新写实主义散文,新实验主义散文,旅游散文等等。
散文确实也存在体性不定的问题,特别是题材广泛,品类繁杂,但还是有必要进行分类。科学点儿说,一般的分类,是按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和功能来分。
二、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就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字,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叙事方式。叙事散文的特点是: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叙事散文可反映的范围最为宽阔,可选用的题材最为广泛,所包含的内容也最丰富。这类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这里说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但这不能与小说比,小说的叙事要有逻辑性,叙事散文的叙事相对粗一些,不像小说那样逻辑性很强,只要能够给你的生命体验提供一个背景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写得很细的,几乎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接近于小说了。
在散文这个家族里,叙事散文是一种基础文体,初学者大多从此类文字起步,许多专业或非专业作者也大都能无拘无束地写这类散文。在网络中,叙事散文的作品最多。
叙事散文中单纯议论的文字,现在已经归到议论文中。写人的散文跟因人抒情散文不同点在于侧重点,一个重在抒情,一个重在写事。
写人叙事类散文在叙事上的特点是,叙事的完整度和零散度灵活,完全依据作者的谋篇布局。实践中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见出散文自由灵活的特征。
文章可以比较,但是要在同一层次上,比如拿叙事散文和小说做比较,这是要比较叙事和语言的不同;但随笔和小说不能比较,因为没在同一层次上。
叙事散文可以代表散文整体去和小说进行比较,这是因为小说也是叙事,小说的”说”就是叙说。
如果比较散文的叙事和小说的叙事,就会看出不同来。一是散文叙事的完整度和零散度灵活,完全依据作者的谋篇布局。二是实践中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见出散文自由灵活的特征。叙事太完整,就会产生分不清是散文还是小说的问题;叙事太零碎几见于无形,那又是抒情散文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文学不是一架精确的机器,对”度”的把握,需要个体经验。
2、抒情散文
散文都强调抒情,而且把抒发作者的感情体验作为写作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抒情散文当然更是这样。
抒情散文的特点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抒情散文在写作方法上,往往是借助具象来抒发主观情感,包括景物。抒情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那么比较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区别也是在叙事上,这是两种类型散文对叙事的态度,就是在对叙事部分的把握上。接近完整的叙事或叙述主要情节辅以必要细节,这是叙事散文;只有零零碎碎的叙事或者基本没有细节,这就是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对写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任何抒情都不是无”本”之情,所以一般的写作者都会巧妙地安排事物,做到借事抒情,借景抒情,这事这景都来自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可惜现在网络中,一些空泛的抒情触目皆是。
一点叙事都没有的纯抒情就显得太做作,连情感从哪里来的都看不出来的抒情,就像毫无感情的大白脸涂上过重的油墨色彩。
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要有:
(1)抒情散文的抒情性更强,或高强、或低沉、或舒缓,都有比较鲜明的表现,也就是”文中有 我,重在抒情”。
(2)具有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布局比较精心,结构性很强。当然其他类型的散文也要求这样。
(4)修辞色彩更加强烈,注重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比如托物抒情,因事(人)抒情,借景 抒情等,同时要求更加准确、简练、形象、生动、讲究内在的韵律等。
3、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是个大户,在中老年写作者中太多了,水平大多数比较低劣,千篇一律,还不如照抄人家导游词来得好。
游记散文是记述游踪以及游历中的心态,分别具备了叙事和抒情的两种特点。
如果用两个维度的方法,就是第一个维度是散文,第二个维度是记录游踪的表达方式,而记录游踪的表达方式又有两种方法,就是议论和写景,合并后是议论型游记散文和写景型游记散文。基本就是这两种。冯骥才就是议论型游记,比如他写的西欧游记都是,这样容易写出思想深度,给人的信息量也大。
(1)议论型的游记散文。这种散文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说理谈事,其议论的成分占了大半,游记的内容只是说理和谈事的材料和依据而已。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是以纪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从而在形式的完美与深刻的内容上达到统一。
这种散文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叙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而议又为叙增添思想内涵,使其得以升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属于这类散文。人都说散文”形散神不散”《岳阳楼记》可是相反,叫”形不散而神散”,最后才归结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相对于议论型的游记散文,写景的游记散文要更多见。此类文章,着重突出景物特征和地区色彩。在具体写法上,一般是以作者的游踪来组织材料,做到移步换景,即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角度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画面。这种写法很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因为读书人没必要看你写的导游词。
写游记散文,不能只写眼中的风景,而要写心中的风景,要把自己的感悟、感慨、想像、幻觉等写进去。”境(景)由心生”。这是佛家语引来的,取其意,你看到眼前的景,应该会调动你的生活积累(因人而异),引起你的所想所思,使你感悟到什么,而这正是进行散文写作所要表达的。这样理解,就会看到,两个作家写同一个地方的游记,那风景不应该是一样的,而是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朱自清和俞平伯相约写《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各的风景,这也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带有知识性、哲理性意味的游记散文,带有浓烈抒情色彩的游记散文等。《徐霞客游记》就是集科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山水游记巨著。
4、随笔
写什么叫随笔,这是不确切的。随笔随笔,顾名思义,随笔就是随手写来的东西。我在窗后种菜,如果有点体会感觉挺好,叫做种菜一得,这就是随笔,叫生活随笔。
随笔归散文这个大类,它的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相对短,写法灵活随便,层次和结构也比较简单,内容单纯,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表达的是一种情怀、趣味、心境、追求,有点类似于笔记。随笔是信手拈来之物,思之所至,笔之所至,兴之所至,有一定的文采。所以随笔比较侧重于作者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这是中老年人比较适合的一种体裁。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限制,在叙事上属于借事说理,一般是写好一件事,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只要写清楚,在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行了,让读者通过这件事有所触动,明白一个道理也就可以了。随笔也有夹叙夹议的,就是在叙事过程中一边叙述一边议论,或者先叙述再评论。
随笔在选材上比其他类散文更随便、广泛,比如历史上或大或小的事件,典故等,都可以进入写作视野。还比如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类似书话)。再比如还可讲述文化知识,发表学术观点,评析世态人情。随笔即可一事一议,也可对同类事情进行综合议论。因此,随笔写起来就像与邻家谈心般的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密的结构。字数上也不受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忌摆出架势,好像拉开骑马蹲裆式,要表演一套组合拳似的。随笔看着很随意,实际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写作经验,对作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当年的一些老报人、老作家写这种东西多,比如郑逸梅,以前人称”补白大王”,就是以前报纸铅字排版,排着排着,空出一块,临时写点东西补上,这类文字基本都是随笔。现在今晚报副刊也常看见百十来字的豆腐块,那不是随笔,是思绪的火花,有的可以,有的不行。
随笔常见的分类大致有:介绍性随笔、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随笔的特点:
1、题材的随意性;
2、形式的随意性;
3、语言的随意性。
当然这样说是从艺术表象来说的,这个随意性可不是随便能把握的。没点儿深厚的功夫不行。实际上随笔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这当中,放开笔头不等于乱跑野马。
另外,随笔虽然属于散文,但与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相比,写人、叙事并不那么细致、形象,多是粗线条的叙写和概括交代,同时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更不强求创造某种意境;在布局谋篇上也不像一般散文那么讲究。随笔不管写什么内容,总要谈作者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随笔要用第一人称。惟其如此,读随笔时,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总感觉有一种理趣含在其中。
5、小品文
有人认为,小品文也是随笔、文艺性杂感的别称。这话有道理,比如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感觉还有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篇幅上的,另外写法上也有微妙的地方,就当是随笔也没有什么不妥。
“小品”原是佛家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略本,明后期才用来指一般文章。小品文讲究”性灵”,说是小品,是为了区别正式的、一本正经的文章,提倡一种灵便鲜活、真情流露的新格调的精短散文。
小品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晚明的文人推崇前代的《世说新语》和苏轼的抒情短文,并有大量的实践,形成一个高峰期。所以现在学界一提就是晚明小品文,周作人就喜欢明清小品。
小品文也是散文的一种,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介绍事物或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很少有过千字的。实际上,在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日记等等,也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性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都是直露胸臆之作。
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有感兴趣的朋友请进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