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他早年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开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闻一多《死水》的寓言性: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喻为“一潭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他一方面对“死水”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不可能产生美;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真的绝望,并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他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只是激愤之言。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你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诗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是闻一多实验他的新格律理论——“三美”的典型之作。
闻一多是对现代诗歌的发展进行过积极探索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诗人。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他曾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在《诗的格律》一文中,他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的诗大多喜欢用浓墨重彩描绘形象,渲染气氛,想象大胆,比喻新奇,音节和谐,句式整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