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这首诗的记忆,往以前推算的话大概得推算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家里大人给买了一本很简单的,学生版的唐诗三百首,而后又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过这首诗。
具体是怎样的时间太久忘了,但只记住了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母亲对远游儿子的担忧,和母爱的伟大难以报答。
以至于过了这么多年,因为对诗句记忆犹新,总感觉自己对这首诗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导致这么多年对这首诗都有一个极大的误解,认为:
这首诗是孟郊离家时为母亲所作,而关于诗文的画面也一直是一个少年背着行囊告别自己的母亲。
但前几天在看古诗词时,又意外读到了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才发现它真实的画面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直到年过五十才在官场上求得了一个溧阳县尉的职位,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
这日一大早,被孟郊派去接他母亲的人传来消息,说接他母亲的人马大概中午就能到达,孟郊听后是既激动又喜悦,早早便收拾妥当一下,站在自己的府门外等候着自己母亲的到来。
果然,刚到约定的时辰,孟郊便看见自己熟悉的手下与马车正向着自己的府邸缓慢地行驶过来。
没一会儿,便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头发花白,年过花甲的老妇人,此人正是孟郊的母亲。
孟郊连忙上去搀扶自己的母亲,俩人一同用过膳食后,孟郊带着母亲去到事先准备好的房间休息。
孟郊:“母亲您这一路舟车劳顿,快快休息吧。”
孟母看着自己眼前已经年过半百的孟郊,不禁感慨到:“当年你离家的时候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如今我看你头发都在隐隐泛白了,都老了。”
说着说着,孟母不禁红了眼眶,“我们娘俩这都多少年没见了,这些年我只见家书不见人,真是想你想得苦啊。”
回忆起往昔,孟郊自己也有点绷不住,突然跪在孟母面前,“是儿子不孝,这么多年未能在母亲您面前尽孝。”
“当年我要进京赶考时,您连着几个夜里都坐在那昏黄的油灯下为我缝制新衣,生怕那衣服缝得不结实,那针脚是落了一针又一针。”
“结果儿子不争气,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才求了个一官半职,如今将您接来身边只想在您老面前好好尽尽孝道,来报答您的养育与教养之恩。”
多年未见的母子俩,在一声比一声哽咽的谈话中,互相抱头痛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