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裤先生》中,老舍用漫画式的夸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自利的小人物。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五十年代被改编为话剧《火车上的威风》,也是2012年全国高考的阅读题。经典反面形象,我们引以为鉴。
老舍《马裤先生》赏析
原文 / 老舍
笔记 / 千金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这是欲抑先扬,马裤先生外表体面,穿着时髦,说话和气,谁能想到骨子里是那样的人?】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在未删减版本中,马裤先生喊了二十次“茶房”,还有四五十声“茶房”借“我”之口说出来,没有详细记录。这个行为是条贯穿小说始末的线,表现出对茶房颐指气使,自私刻薄的丑陋嘴脸。】
茶房正忙着给客人搬东西,找铺位。可是听见这么紧急的一声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总用命令语气讲话,而且行为低俗,不讲卫生。】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大叫两声一般是不会被认为出了人命或着了火的,老舍善用夸张式的诙谐,引人发笑,同时马裤先生大呼小叫的样子跃然纸上。】
“茶房!拿毛巾吧!”“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想用行李占卧铺,又占用所有的钩子,马裤先生贪小利,忒自私。】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又是夸张的表现手法——眉毛恐怕是不能拧得直往下落的,可见茶房心里的不耐烦又无可奈何。】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醒了,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三”是个文学习惯。“四大名著”里有“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马裤先生》中有“三挖鼻孔”。“茶房”是马裤先生的标志性语言,挖鼻孔是他的标志性动作。】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写马裤先生,用“茶房”、“挖鼻孔”;写茶房,用眉毛。抓住一个细节,极力渲染,极尽夸张,极致嘲讽,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这让我们联想到另一位技艺高超的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俄国小说家契诃夫。他的《套中人》、《小职员之死》、《变色龙》都是用这样夸张的讽刺的语言和细节来塑造人物,这些人物引人发笑,又令人悲悯,让读者在笑声中感悟人性。】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我”能遇到这个集各种缺点于一身的“马裤先生”还真是不容易,他身上都是些小毛病——爱占人便宜、自私自利、素质不高,这也是人性的弱点。私欲、软弱、贪婪、麻木、善变……这些都是小说家们笔下的常见话题,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大家看看马裤先生,就能联想到许多发生过的真实事例,他们都像“马裤先生”的影子。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不经意地当了一回马裤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