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⑴赠张偓佺⑵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⑶窗户湿青红⑷。长记平山堂⑸上,欹枕⑹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⑺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⑻。忽然浪起,掀舞一叶⑼白头翁⑽。堪笑兰台公子⑾,未解庄生⑿天籁,刚道⒀有雌雄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⒂。
注释
⑴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苏轼好友张怀民修建,苏轼命名。苏轼弟苏辙有《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⑵张偓佺(wòquán):即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⑶新作:新建。
⑷湿青红:油漆未干。
⑸平山堂:苏轼恩师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
⑹欹(qī)枕:斜身靠着枕头,斜卧着。
⑺醉翁:欧阳修,自号醉翁。
⑻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⑼一叶:指小舟。
⑽白头翁:指老船夫。
⑾兰台公子:战国时楚辞赋家宋玉,曾任兰台令。
⑿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⒀刚道:“硬是说”的意思。
⒁雌雄:宋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简析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苏轼贬官黄州后三年,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黄州。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起赏月,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
最豪放名句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乐山市眉州)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