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七夕唐诗六首:银汉秋期万古同,穿尽红丝几万条

在唐朝,秋初的七夕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有人说,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这是很爱情很浪漫也很私密的事情,如何举国同庆,天子和平民同欢呢,这仿佛不符合中国人一贯的不谈感情的道德规范啊。

但是在唐朝,七夕的确是盛大的节日。连皇帝也会在这天开高楼,宴请臣子,祈福神灵。还有最美妙的传说,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许下天长地久的誓言。那么七夕节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一,唐朝道教立国,大力发展神话事业,将很多已经有的神话传说都固定具体化。当然这是因为李唐尊奉老子李耳为先祖,大力封神。牛郎织女星本就是著名的天上星宿,又在前朝多有各样的传说,自然在唐朝更加鲜明承认。

二,在唐朝之前,牛郎织女的传说就已经定型,民间广泛流传。

三,织女最重要的身份,并非是牛郎的妻子,而是天帝之孙,著名的纺织之神。中国有悠久的纺织传统和技术,源头可以上达上古,而汉朝之后,丝绸布匹产量提高,不但满足百姓日常所需,而且可以出口,那么对纺织缝纫的技术会要求更高更精美。

汉朝宫廷豢养的宫女,重要的工作就是纺织和制作华美的布匹衣裳,她们奉织女为行业之神,也应对了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在早秋祭拜织女,形成风潮。这股风潮由上而下,通过贵族传播民间。在民间获得更大的共鸣是普通女性担负着纺织劳作,渴望自己的工作和地位被承认。

男子可以通过做官来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成就感,而大多数女性被埋没在家庭事物里,而织女的存在,而彰显了她们自身的心灵手巧。

四,唐朝经济繁荣,和民俗神话互相推高,七夕成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而因为有着自汉朝来皇家传统的基因,形成了普天同庆的狂潮。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朝林杰《七夕》

早秋时段的七月七日,正是秋天刚到,暑热消除后,凉风送爽的好日子。

此时雨水不多,天高气爽,天象中有银河熠熠,织女和牵牛星在银河两岸,新月如梳,星光璀璨,最合适秋夜眺望。

是否能看到牵牛织女星互相会合呢?答案是否定的,但偶尔可以看到流星划过。

我们知道在古代,秋凉意味着要准备秋冬的衣裳,女性将打起精神开始又一季度的纺织,这是古代女性终生的工作,无论富贵贫穷。

七夕节满足了女性在盛夏以后短暂的身心休闲,在这天用瓜果祭祀天上的织女,女性之间,穿针乞巧,比试灵巧。

在唐朝,很多男性都必须当兵卫国,而城市的繁荣几乎有大半都是女性撑起来的,她们为家人为将士准备秋冬的衣裳,长安一片月家家捣衣声。但相对安定的时代也回馈了她们前所未有的富庶和自信。她们辛苦且快乐。

在七夕节,那各种红丝挂在庭院里,在树上,迎风飘动,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喜庆,这应该是前所未有。

虽然宋朝的七夕节也有自己的热闹,但唐朝这种仪式感,应该是壮丽的。因为唐朝的女性不用缠脚,可以串门,那七夕的 快乐和喧哗,也就更壮观吧。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兢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唐朝权德舆《七夕》

这是一个高官看自己的家人内眷过七夕。

今天是织女驾着云车度过鹊桥会牛郎的日子,想必织女再也不用望着银河对岸,用脉脉的眼神望着,觉得银河深远。因为织女牛郎今天相会呀。

那天上是一种热闹,人间是另外一种热闹。

你看看家里的女性,她们快乐成什么样了,纷纷梳妆打扮,带着欢天喜地的神情,叽叽喳喳,笑语不断。看见她们摆上供桌,不但拜祭月亮,还在月光下穿针斗巧,聚集热闹,喧哗阵阵。

不知道这个高官家里多少人,通常官僚家中的女性多于男性,七夕是女子们的狂欢。

少女们愿望自己心灵手巧,那成年的女子呢,内心也许藏着另一种愿望,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回来,他是否变心?而怀春的女子,大约也设想着爱情和情郎吧。

但整体是那么祥和热闹。

这是七夕节的博大内涵。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唐朝白居易《七夕》

到底是白居易,能够将七夕节的内涵贴切把握。

这美好的日子,淡淡秋空,一钩小小月亮,银河横贯天宇,这七夕的存在至少有千年万年。白居易说的是对的,从有文字的诗经算起,到唐朝就有一千多年,在文字之前呢?

神话与传说起源更早,更早的是这样的秋景,开天辟地就存在。

但是七夕节又是如此不同,有织女作为纺织之神,针神的无上荣耀,引发世间的崇拜,更因为这是自古以来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有团聚的欢喜,也会有离别的惆怅。

而人间更是如此。有人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单纯新奇的快乐,有人在这个节日里团聚,看中夫妻和情人的相守,定会有人伤别离,思远方。

所以白居易说,这七夕节的内涵实在是太多,欢乐和悲伤,可以集中在一个夜晚,甚至一个人身上啊。

如果是外出的游子行人,回家过七夕,却短暂的相守快乐后又是离别,那么这中间深沉的滋味,大约会和牛郎织女深度共鸣吧。况且唐朝的七夕,又是这么红丝满城的华丽和热闹,让人有着泪中带笑。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唐朝崔涂《七夕》

这首诗角度新奇,都说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人间有情人未免触景伤怀。

你看他写得多么俏皮。

你在人间看见他们一年一会,可以天上一日,人间有十年千年之说,你怎么知道那些神仙用的是人间的时间法。

没准他们只是黄昏里转个身的功夫,继续着甜蜜的恩爱,只是人间的人觉得漫长,自带投入感,替仙人们伤春悲秋。

这首诗让我恍然大悟,说得对呀,人家牛郎织女过银河,没准一天要来去溜达好多次,只是他们的一次,顶你一年。

你那泪水流得真是无厘头。你哭的大抵是自己吧。

我简直怀疑此人拿着月光宝盒穿越到唐朝去的。

实际唐朝很多知识分子自然不相信神话,但是也不妨碍七夕节的美好,那总是一个让人在热闹里有所思的佳节。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朝徐凝《七夕》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唐朝杜牧《七夕》

这两首一起来谈。因为前一首是写牛郎,后一首写织女。都是以自己的代入感写。

一首是说,一道鹊桥在银河上,可以想象得到织女满身环佩,盛装去会见牛郎。可是这个好日子,我却没有牛郎幸运,我们夫妻分别,我还真不如牛郎,至少今夜有他的团聚和幸福。

杜牧的这首诗很可爱,不是七月七号牛郎织女相会吗?可惜头一天就下了雨,而且雨还没有停的意思。这织女就郁闷了,本来就等了一年多,这要是下雨,相会就得泡汤,银河水涨,我用什么渡过银河?

实际上这两首诗都是用七夕牛女会的典故来谈现实的人生,很家常细腻,情致莞尔,是白居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的注脚。

唐朝的七夕节怎么过(唐代七夕节风俗)

总的说来,唐朝的七夕节热闹,整体的诗风清丽向上,那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代,人们对别离忧患没有后世那么深沉,七夕更代表着一种面向未来的愿望,是个祥和热闹的美好日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0711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