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炎黄子孙,我对中国古诗歌情有独钟。我个人认为对不同类型的诗歌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便能事半功倍。而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思考,借古喻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倾诉心中所感所想。
京口北固亭怀古
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一、弄清怀古诗歌中的史实,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
我们阅读咏史怀古诗歌,首先对于诗歌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阅读和学习时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同时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宋当局的用人不当,不思复国。
二、了解怀古诗歌的形式特点,是读懂诗歌的窗户
骊山古迹
诗歌和文章在标题上是一样的,可以说都是心灵的窗户,看了醒目的标题,便能猜测大概的内容。咏史怀古诗在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咏荆轲》;或在古迹,《金陵怀古》
《咏荆轲 》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三、掌握怀古诗歌的写作结构,是赏析诗歌的手段
咏史怀古诗歌在创作中结构很特别,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1)临古地:一般是古代的都城。如: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表示怀念故国)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5)思古人:屈原、贾谊、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
(6)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
(7)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
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四、慎重考虑怀古诗人当时的角色,是读懂诗歌的要领
咏史怀古诗人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自已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由于自己在理想前途,政治抱负方面的失落,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和不得志,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扬州美景
可见,怀古伤今的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握了这一点,便能很快弄懂怀古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