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少看电视,但是依然觉得中央台的《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这类节目挺有意思的,大概是个人喜欢这些传统文学吧。其实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很多都没有听过,甚至有的读音都弄不明白,但是自己没有文化,也不会被排斥,不存在鄙视链,挺好的。
看一些下了功夫的人,展示自己博学多才,非常佩服,中国文化人毕竟是一稀缺群体,能够得到尊重,并且没有距离感,还接地气相当不错。
目前做的最好的,你还得说是人家中央台的节目,毕竟全国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其实对于我这种观众来说,你只要内容充实有意义,并且能让我这周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受益,那么自然我很喜欢。
《诗词大会》基本满足了我的需求,而《经典咏流传》则让更多人爱上诗歌,虽然古代诗词是有唱腔的,或者要吟咏的方式,但是到了今天我们是背诗词和读诗词,要说曲调是没有了。这个节目最好的地方就是让我们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搭配古诗词,重新走入传统文化的领地。
这些年,该节目涌现了大批改编作品,可以说是经典中再次缔造经典。
前不久,我看到久违的谭咏麟来到这个舞台,演出了一首苏东坡的《定风波》,国语歌曲搭配他用粤语唱苏轼的词,那种感觉棒极了。号称永远25岁的谭校长,已经是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可是艺术家的生命真是长青,我实在看不出他丝毫的老态,而且唱功一流,最重要的是以他的经历和对作品的理解,这首歌非常适合。
苏轼的词豪迈洒脱,经历百转千回依然可以挥洒自如,而在娱乐圈看尽繁华的谭咏麟更成为了苏轼的代言人,唱出这首词的自己人生态度。难怪几个点评嘉宾由衷地说太棒了,这一次,我个人感觉丝毫不是场面上的恭维,是真的被折服了。
苏轼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候,他的人生并不如意,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境,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在这段词前面有个序言: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人生最潇洒的态度,是众人皆沮丧失意的时候,你还能独自笑出来,并且还能感染到他人,这种能耐,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而古往今来,沽酒客觉得四川人苏轼做到了,这个一千多年的四川男人,不仅仅创造了可以跟其他学术流派抗衡的蜀学,还在豪放与婉约间游刃有余。
他不仅仅是宋朝我认为最潇洒的人,也是我们四川这一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至今无人出其右。
当年他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这样洒脱的感觉,开头一句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写这首的时候,苏东坡才是38岁,江阳沽酒客都不惑了,还没有叫自己爆眼子老者,但是古代人的老夫自称,怕也有一些自嘲的感觉吧。
不过,这种自嘲透露着一种人生的自信和豁达,这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境界。比起苏轼来,就逊色太多了,不过这种榜样精神,却经常鼓舞到我,挺好的。
在唐宋八大家里,或者宋四家里,且不说他是不是第一,但是做人的潇洒肯定是第一。
诗词歌赋是他抒发情感的手段,绘画与书法也是他才情的展现,而喜好美食,则是四川人一直以来的天性,作为一个资深老饕,苏轼不仅爱吃,还会做菜,东坡肉就是由他而来,至今也是一道名菜。
而一个豁达之人,必定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虽然宋朝有很多有骨气的人,忧国忧民的人,比如陆游,但是说到情义方面,还是苏轼略胜一筹啊。悼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多少人为之落泪,他虽然并不是从一而终,但是用情至深,这一点,比一些扭扭捏捏伪文人真渣男恐怕要好的多。
今天的人有今天的人的活法,甚至每一个人都有多种选择,但是我乐意以苏轼为榜样,就算做不到,也时时提醒自己——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担忧沮丧,一蓑烟雨任平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