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深夜,似乎总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思绪。当一个人在深夜独自安静下来,各种心事就会浮上心头,令人百感交集。我们的古典诗词,就有很多是在夜里写就的。晚唐诗人韦庄在夜里想到了什么?我们不妨一起来读读他的这首《章台夜思》。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关于诗题中的“章台”,历来几种不同的解释。一说章台是汉代京城长安的街道名。但韦庄的家乡本就在长安杜陵,与此地距离很近。如果诗人身在此处,又何来思乡呢?也有人说,章台是柳树的代称,因为章台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但此说只能解释诗中“残月下章台”一句,与诗题恐怕无涉。

此诗中的章台,应该是指春秋时的楚国离宫章华台,在如今的湖北。《左传·昭公七年》中就有记载:“楚子城章华之台。”从诗中“楚角”和“南回”亦可知诗人当时是在南方。因此,可以确定此诗是韦庄在战乱中流寓南方时而作。

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诗人流落江南,在一个凄清的夜晚怀乡思人,写下此诗表达孤愁和思念,蕴含着家国之悲。

此诗首联以乐声寄托哀思,透露出了凄凉的心境,写得哀婉缠绵、悱恻动人。凄婉的瑟声,在漫漫长夜中发出哀怨的音调,就像秋天的风雨声。这乐声是诗人弹奏出的,还是听别处传来的,其实都不重要。甚至,就连这乐声是否真的存在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的心境由此展现出来了。

在古诗词中,瑟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其声悲怨,象征着哀愁。诗人用这一种乐声,就把愁苦写到了极致。首联即起调清苦,以声动人,就像给一场微电影加上了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

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首联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颔联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形象。他独自一人对着孤灯,听到了悲怆的楚角声。深夜却有号角声,可知此地也不安宁。诗人一夜未眠,看着残月渐渐落下,呼应了首联中的“遥夜”。从“残月”亦可知首联中的“风雨”并非实指,而是瑟声之喻。至此已可见此诗结构之严谨,一气旋折,《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即评之曰:“起得有情,接得有力……晚唐之绝品也。”

前两联重在烘托氛围、抒发情绪,用“清瑟”“风雨”“孤灯”“楚角”“残月”等意象,营造出了孤清寂寞、凄凉伤怀的意境。

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后两联则具体写事由,揭示夜思”的内容。芳草已经枯萎,时光飞逝,可是还不见故人来,不难感受到诗人的失落与惆怅。这里的“芳草”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既是实指,也暗喻着诗人自己的韶华。韦庄就常用此来比喻时光的消逝。“已”“殊”二字对照鲜明,写出了诗人等候之苦。

尾联写乡书渺茫不可寄,因为秋雁此时已经由北方飞回南方了。其实,这是诗人的曲折之语,并非真正的原因。所谓的鸿雁传书,其实只是一个传说。“乡书不可寄”的真正原因是战乱未息,南北阻隔,诗人不忍直言罢了。

韦庄这首怀人思乡诗,写尽家国之悲,被赞为晚唐绝品

但“秋雁又南回”一句也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托词,“又”可见诗人流落已非一年,而是多年。秋雁年年可回,而诗人却无法归乡,故乡亲友也不能前来,怎能不令人伤感?此句以景结情,引人愁思,余韵绵长。

全诗将个人漂泊的际遇与国家丧乱联系在一起,故生悲怨之意,让一己之乡愁具有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情出肺腑,语亦酸楚,写尽了家国之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2136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