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近日读到杨万里的《插秧歌》,思绪一下子被牵回到故乡那稻田边,眼前竟是绿禾田田,耳边还萦蛙声片片。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乍读,恍觉杨万里写得就是我们家,我们那湾,我们那村,甚是惊然。细思,方知杨万里写得就是我们家,我们那湾,我们那村,十分了然。他写得何止是我们那儿,也是你们那儿,还是他们那儿,因为他写得是中华大地那乡村旮旯。

凡有稻田的地方,大抵都是如此:农时抢耕抢种,不知昏晨,不知饿累,男女老少全家上阵,齐心协力,其乐融融:苦并乐着。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每年逢着播谷插秧时节,都是大人们起早贪黑的忙碌时节。

天边刚露出一丝鱼肚白,“吱呀““吱呀〞的开门声就次第在小湾落里响起,一声声和着鸡鸣,连着鸟语,穿越茫茫轻雾,飘荡在村庄,惊得院中家犬时时轻吠。

轻纱白缦中,影影绰绰,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壮实挺拔的,纤弱佝偻的,皆步履匆匆,很快在埂间垅头分散开去,没入漫野雾气中。

很快,村庄就热闹起来。“咣咣当当“的开门声,此起彼伏,惊得睡梦中的孩子们一个激灵睁开了眼,“快起床啰,小懒鬼们!一会儿都给我上田去!”话未落,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响彻院落:“好咧!”“得令!“母亲嫣然一笑,转身扎入厨房,孩子们则嬉笑打闹一团,很快就洗漱完毕:这几天不上学,上田帮忙,有得玩儿有得吃,爽!

放飞自我的日子,孩子们一刻都不愿耽搁。秕谷糟糠一把一把撒入猪圈鸡栏,鸡儿鸭儿鹅儿,四面八方,颠颠地聚拢来,待到它们都入“瓮”,孩子们就将圈门栏门一关,“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和雏鸭”。这是昨晚已接受的任务,可不能办砸了。

三口两口,狼吞虎咽,各自扫荡完面前的早饭,便争着抢着去挎食篮。篮里整齐码放着油条、麻花、糖糕等吃食,这是要送去给来帮忙插秧的亲邻们“打尖”(插秧很辛苦,特耗体力,田主都会准备些方便食用的吃食,中途休息时加餐)的,抢到食篮似乎那美食就归他了似的,特满足,特得意。剩下的便只能提茶壶,拿碗筷了。

来到田埂上,放下东西,孩子们也得加入劳作大军,“大儿插秧小儿拔”,大点儿的孩子被“命令”穿上靴子(水田有蚂蝗)下田插秧,小点儿的就围着田埂四周拔秧(大人们早已特意留下四周孩子们立于田埂便可够到的秧苗),这是全家齐上阵的活计,能干活的都不会让闲着,拔不动秧的,就让拿着根柳条,驱赶那些一不留神就会冲上来啄食秧苗的鸟雀儿。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虽是干活,稻田上飘荡着的却是欢声笑语:大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笑声。

中场休息,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大人一声“休息下,打个尖啦”的话音还未落,田里埂上的孩子们就冲奔起来,眨眼就围到了食篮边,盯着它,好似它会遁地隐身。可也只是盯着,要等到大人们都拿着了吃食,丢过来一句“你们也吃吧“才敢动手拿,左手抓着两三个麻花,右手拿着两个糖糕。正咬着其中一块,爸爸的呵斥传来:“拿那么多,贪吃,篮子里的,你们不许再拿!”语罢,原本“咯嘣咯嘣”的咀嚼声立码变成了细嚼慢咽的轻脆细响!

短暂的休憩后,大人、小孩又各归各位,直到这一块田插完,转战另一块,无人撤离。这样的忙碌直到天黑,直到一田田的秧都插完,一眼望去,皆是油绿。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读插秧歌有感(儿时插秧的回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2147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