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9日,毛主席在清晨登上庐山,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诗人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登庐山》是毛主席1959年在庐山会议前夕写的。在诗中,毛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诗词首联从动态入手,写山,用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一个“飞“字把山写活了;写人,登山的人的豪迈神情,一个“跃”字就尽显出来。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一个“冷”字,即是“冷静”也是“冷淡”。这就是咱中国人的态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毛主席的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堪称诗人写庐山的又一首豪放之歌,写出了咱中国人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