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诗词、下功夫读背古诗词的同学很多。那么,怎样学习古诗词才能更高效呢?
古诗词学习可以分为五步,每一步怎么做呢?
一、朗读古诗词,做到正确、通顺、有节奏。
1. 读正确。
指的是读音没有错误。读书要“字字入目”,包括书上的注音,一定要看清楚。不认识的字,要查查字典。
《舟夜书所见》作者姓查,读zhā,诗题中的“见”读jiàn,第一句里“见”读xiàn。“簇”是平舌音。这些都要注意。
2.读通顺,就是流利,不打结巴。
3.读出节奏,指的是不要唱读,要根据诗句的意思读出停顿、快慢、长短、高低等。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诗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诗词。书上会有介绍,没有介绍,最好是查查资料。
比如学习《七步诗》,如果知道了曹植的生平和这首诗是在被逼七步之内写的,在生死关头写的,是在亲哥哥的威逼下写的,就更能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海宁袁花(属浙江)人,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查慎行中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查慎行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著有《武侯论》、《他山诗钞》等作品。
这首诗是他夜晚在船上过夜见到美景时所写。
知道了皇帝给的赐号是烟波钓徒,是不是就更能理解他为什么特别喜欢河呢?
三、知诗意。
1. 一字一译。
小学教材并没有要求逐字讲解,一般都是说说大意。这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过,对于喜欢自学古诗词的同学来讲,一字一译的方法,更能满足自学的需要。
每个字的意思都要弄明白。
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释。没有注释的,要自己去理解、猜测,拿不准的去查查资料,参考网络上的解释。
最好是把字的解释批注在书上。写得出,证明理解了,印象更深了。写出来,今后复习更方便。
有的诗句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是合理的就可以,不必受拘泥于一种理解。
舟:船。
夜:夜晚。
书:写。这里指的是写《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所:……的。(所见,就是见到的。所想,就是想到的。所闻,就是听到的。)
见:看见,见到。
月黑:没有月亮。不能理解成月亮变黑了。
见:这里读xiàn,显现,闪现。以前学过《敕勒歌》,里面有“风吹草低见牛羊”,“见”也读xiàn,同样是显现的意思。联系旧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渔灯:这里的“渔”有三点水,不是指动物鱼,而是指捕鱼。渔灯,渔船的灯。
孤:孤零零。
光:亮光、灯光。
一点:一点点。
萤:萤火虫,这里指萤火虫的光。
微微:指风很轻。
簇:簇簇,层层。这个字本来指的是成团,丛聚。
浪:波浪。
散:吹散。
作:变作,成为。
满河星:满河的星星。
2. 翻译古诗的句意。
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
直译,就是尽量依照每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讲。
《舟夜书所见》直译:写夜晚在船上见到的景物。没有月亮的晚上,渔船的灯火清晰可见,孤零零的灯光像一点点的萤火虫的光。微风吹起层层细浪,(倒映在河里的渔灯)被吹散,成为满河星星。
意译,就是讲大意,不必严格落实每个字的解释。
《舟夜书所见》意译:写夜晚在船上过夜时见到的景物。漆黑的夜晚,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倒映在水中的一点渔灯随着波浪散开了,变成了无数星星,在河面闪烁。
如果从考试的角度看,一定要掌握直译的方法。因为考试常常考单个字的意思。
四、悟诗情。
读诗词要展开想象,领悟诗情,进入诗词的意境。
《舟夜书所见》: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巧妙展示了河上夜景。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五、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要背下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诗词的创作手法,在背诵中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今后会自然地迁移到写文章中。
做文章,恰当地引用古诗词,能增添亮色。
背得多,更能应对语文考试。
每天早上读15分钟《小学生必备75首古诗词75+80首》,读懂能背,把这本书读烂,必定化茧成蝶。
读书要广,但是更要精,把最好的一两本书读烂熟。
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读了一百遍。《资治通鉴》有300多万字,毛泽东主席读了17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建议小学六年在广泛阅读之外,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和《小学生必背小古文100篇》读熟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