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与死(生与死有感)

父亲过世前,我以为自己懂得了生与死;父亲去世后,我知道我其实并不懂得.

父亲故世已经多年.坦率地说,多年前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永诀时,心中的悲痛倒在其次,而死亡这件事本身留给我的震撼,却非同小可.在我看来,父亲是如此豁达睿智的一个人,但在死亡临近的时候,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恐惧和对于生的眷恋,与他平时完全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即将来临的死亡改变了他.死亡的力量为什么如此强大?死亡是什么?父亲去后,什么都没有留存下来,消失得一干二净,就仿佛他没有存在过一样.那么,生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世上有如许神秘,生与死应该是最大的神秘.这神秘让所有的人都犯糊涂.孔圣人的学生也犯糊涂,向他请教,他却回答:“不知生,焉知死?”明显是答不上来,糊弄学生。当然他说得也有道理,不知道生,自然就不知道死;知道了生,也就知道了死。生与死本来就是一棵思维之树上的两个果子。可是古往今来,谁知道这生与死的秘密啊!我们知道有个著名的斯芬克司之谜,我们也知道它的谜底是人,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人的谜底是什么。

只是可怜了我们这些像脆弱的芦苇一样活着的、又爱思考的人,就这么偶然地诞生了,又都将必然地死去。人生在世,我们没有坚固的堡垒,也没有持久的据点,死亡终归要掠夺走我们的一切。我们读书,工作,勤俭持家,天下为公,可是死亡终归要打断我们的一切追求。我们的生命之舟,虽然一次次成功地避开了暗礁和旋涡,但终归要船沉海底,谁也逃脱不了人生的大限。就像有人说的,人一生下来,就在向自己的葬礼走去,只是人太多了,要排好长的队伍。排队是枯燥的,于是有人哼起了小曲,他就是我们所说的歌星了;有人讲起了故事,作家们就由此而产生;有人开始演说、煽动和镇压,他就成了统治者。他们和众多的听众、读者和臣民一样,都无一例外地在向自己的葬礼走去。

通向葬礼的这条路有的因为意外和偶然变得很短,更多的则很长。这也是相对而言。和生生不息的自然宇宙比起来,人的生命都是稍纵即逝的。这多少让人有些泄气,好象一切都是徒劳,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曾有一些人不服气,与自然规律抗争,那都是枉自挣扎。据说秦始皇派了徐福带五千童男童女去海上的仙岛寻找不死药,结果一去不归,还繁衍生息成了一个日本国;后来多少道士们炼丹服食,以求长生不死。结果是他们不但没有长生,而且大都短了命,因为他们炼的丹其实是些毒品,他们是我们泱泱古国的首批吸毒者。

倒是法国女作家波伏瓦的一篇小说颇耐人寻味,这小说的题目翻译过来就是《人总是要死的》,和我们原来学的最高指示是一个腔调,只是他们讨论的内容不尽相同。小说的主人公莫名其妙地已活了600多年。一位女演员也想不死,便抛弃了原先的男友与他生活在一起,企图借助他而永恒。但是,他却悄悄离开了她。她到处寻找,等到找到他时,他却告诉她:“人的幸福不在于人的不死,而在于人都会死。我的长生不死是一种厄运,为了改变这种厄运,我已奋斗、挣扎了几个世纪。”乍一听,真是奇谈怪论!

且慢,他的话就真的没有道理?为什么不死反而是难以忍受的?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说死亡剥夺了人生的一切价值,那么,不死却剥夺了人生的一切魅力。人生惟其短暂,才充满了魅力。与自然一样永生的人,将变得与自然一样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不再有痛苦与欢乐,不再有期待和希望,也不再有情感的波动和心灵的颤栗。倘若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重复永恒的过去,未来也只是无数次地重复现在,那么,你的奋斗和创造,岂非全都是无所谓的吗?这岂不是更令人沮丧吗?

如此说来,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安慰,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安然地面对死亡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不是非得要长命百岁不可,只要不是虚度年华就行。

【作者简介:蔡德林,湖北石首人,曾经担任石首日报总编辑、石首市文联主席,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九鹏传媒机构总策划,现居苏州,非同文化总顾问,非同文化墙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感悟生与死(生与死有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2620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