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精彩句段(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及感悟)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彩句段(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及感悟)

红楼梦每回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红楼梦好段摘抄及感悟)

 

红楼梦每回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红楼梦好段摘抄及感悟)

 

作者林绪泉,广东平远县东石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学者,专注书法艺术,关注红学,古典文学,诗词。

 

作者

 

林绪泉

 

清朝道光年间《文章游戏》一书记载:”《红楼梦》一书,近世稗官家翘楚也。家弦户诵,妇孺皆知。”

 

《晒书堂笔录》记载:”余于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

 

从上两则乾隆、道光间所见所闻记录,可以看出小说《红楼梦》在当时的影响。自《红楼梦》以手抄本形式传开以来,它成了人们谈论不绝的话题。

 

重温《红楼梦》,此第一回读后笔记始于上两篇佐证资料。

 

(一)

 

作者曹雪芹自悔“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他认为“编述一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于是“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以告天下。”

 

撰写之目的因为“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作者介绍自己 “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想他此情此境颇有“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之襟怀,但家中境况确已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地步了。

 

(二)

 

起因: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经过: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知悉详情后笑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那里去走一遭。”

 

结果:“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后来空空道人访道求仙,见着这一块顽石。“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三)

 

先讲述姑苏城仁清巷乡宦甄士隐的家庭故事,以及做梦一僧一道谈论“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引出其女儿甄英莲;再介绍“葫芦庙”引出落魄书生贾雨村。

 

接着讲述甄士隐家破人亡后看破红尘,悟道人所唱“世人都晓神仙好”,解《好了歌》后“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的故事。

 

然后是“新太爷到任了!”引出贾雨村的发迹史,点明其与“甄士隐”家的渊源。贾雨村当时是一个落魄的穷儒,住在葫芦庙里卖字作文为生,甄士隐常在家中提起此人,也多有往来,因缘际会,贾雨村和甄家的一个丫鬟娇杏(侥幸)有了一面之缘,彼此印象深刻。

 

(四)

 

读《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已经将《红楼梦》的宗旨“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将《红楼梦》名称由来进行介绍,对在《红楼梦》中起关键作用的一僧一道来历也讲明白了。同时,通过甄士隐的家破人亡悲剧,让我们感悟到世态炎凉,“世人都晓神仙好”实际是无奈的说法,都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悲夫!

 

读《红楼梦》第一回,明白了这里有作者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一生和贾府的荣辱兴衰过程,借《好了歌》解注及《食尽鸟投林》等词曲,结合自己的一生荣辱坎坷遭际,深感”人生如梦”。曹雪芹说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事情,其实许多都是真事,但是因为过去的一番梦幻经历(实为政治因素)不得不把真事隐藏起来,用石头通灵、假语村言引出一段叫《石头记》的故事。“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所以有“甄宝玉”、“贾雨村”和“甄士隐”。悲夫!

 

《红楼梦》第一回有作者曹雪芹的故事,“石头记”和“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甄士隐出场与陨落与贾雨村的隆重上演,一僧一道的穿插故事。其中作者曹雪芹的故事无疑是人们研究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等重要内容,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一回中“石头记”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好了歌》及注解,贾雨村的中秋诗和“口占一律”,以及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和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令人回味,这些都是人们研究《红楼梦》的必不可少资料。

 

第一回中“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有人据此认为是曹雪芹为避文字狱而用的障眼法,但按清朝文字狱情形,不单是作者,连作品的写序者、刻印者、收藏者等都要牵累的。他的所谓的”修改”、”增删”肯定是免不了罪责的。因此曹雪芹的障眼法遮掩一说是说不通的。由今天看来,即使曹雪芹做的只是”修改”、”增删”的工作,原稿的面貌已无从知晓。但从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可知他的这项工作的艰辛程度,《红楼梦》书中已融进了曹雪芹的思想和灵魂。所以,把曹雪芹当成作品的实际作者是当之无愧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与《红楼梦》已融为一体。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重温经典的我,读《红楼梦》第一回,岂能不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2623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