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烽火动沙漠”,戍边的勇士与蓝天、夕阳、黄河、雪山融为一体,孕育了田垄万顷、粮丰林茂、鱼肥瓜香的田园宝地,丰富了纵横疆场、豪迈雄浑、诗意丛生的精神家园。无数诗篇咏叹勇士,梦牵沙漠。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诗意丛生的精神家园,去看一看沙漠的烟波浩渺,品一品它的如画如梦。
第一种咏叹:
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正是匈奴草场变黄、秋高马肥的时候,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他们走在了沙漠中。你难道不曾看见,这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浩瀚的沙漠广阔无垠,黄沙滚滚接蓝天。轮台九月的秋风,在日夜狂吼,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都随着狂风满地乱卷。
这是哪里的沙漠?这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豪迈的沙漠: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将军日夜不脱身上的铠甲,半夜行军中,战士的戈矛时不时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战士的脸上有如刀割。马背上的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墨水也冻凝了。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他们早就料到唐军的英勇,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此诗抓住有沙漠边地的特征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渲染飞沙走石,厉风寒雪的恶劣环境,反衬出将士们坚强豪迈的战斗精神。诗中“如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得满地乱滚,蒸腾的马汗伴着雪水旋即成冰等细节,大胆夸张,贴切比喻,使得沙漠形象更加传神、生动。
人言《汉书》可下酒,今读此诗,全诗语句豪爽,恰如塞北劲风,更如祁连清泉,激越豪壮,真实动人,顿起慷慨激昂之意,亦足可下酒!
壮哉,此诗!
第二种咏叹: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时值深秋,塞外大沙漠中百草尽凋枯,落日映照着这一片孤城,战斗的士卒越战斗越少。身受皇家恩义应常思报国却如此轻敌,如今被围困,力竭兵稀,重围难解……
孤城落日,衰草连天,低垂的阴云,半落的战旗……
这是《燕歌行》中悲哀的沙漠。
燕歌行(节选)
唐•高适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边疆地带荒芜凄凉,满目萧条,开阔而无险可凭,胡人仗着骑兵的威力袭来,兵器声里都似乎夹杂着风雨。军阵前战士拼死苦战,有一半人都喋血沙场,将军营帐中美人却在还是浓歌艳舞……
第三种咏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灰黑直聚的燧烟在升腾,俯瞰蜿蜒的河道,那横卧如带的黄河边,正低悬着一团红日,傍晚时分的阳光洒落在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是那样的苍凉与浑圆。
这是哪里的沙漠?这是王维《使至塞上》中雄浑的沙漠。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黄沙漫漫,我孤单的车子踽踽前行,我带着仅有的几个随从,将去宣慰护疆守边的将士。我这是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不觉已经辗到了居延。我恰似路边的无根的蓬草,随风飘零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前来禀报,说是守将正去了燕然前线。
诗歌以广袤的沙漠为背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特别颈联,构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两个画面,写尽了塞外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实,失意时诗意的生活该多好啊,咱看看戴叔伦,“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何等豪迈啊!
慰军的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应该会得到熏陶、净化、升华,计较于被排挤后的而悲伤、飘零及孤寂,就落了下乘了,哪像一个参禅的人该有的思想啊。
第四种咏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今夜无眠,我策马沙漠。放眼望去,这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斜挂当空;再纵目远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是谁在嘶鸣?谁在古战场抒情?李贺啊!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马踏清秋。
这寒气凛凛的疆场,才是英雄用武之地,引得骏马嘶鸣不断: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华贵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诗篇前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用赋的手法推出了幅战场景色图: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面对此景,骏马不禁嘶鸣: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华贵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大丈夫志在四海,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才是快意的人生,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多郁闷啊!
第五种咏叹: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夜色深沉,我还在浩瀚伟岸的沙漠中行走着。这沙漠万里无垠,衰草遍地,大风呼啸,不见人烟,我不知道到今夜到哪里去投宿。
这找不到家了吗?非也,志士投身沙漠,戍边来了。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我骑着马顶着风前行,向漫漫西部迈进,几乎来到天边。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月缺了。
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从题目就可见诗中所写题材是沙漠。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虽仅四句,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更显现出一种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苍凉美。
第六种咏叹: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
归来独闭门。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对国家、人民及战争思考较多。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以实现的的悲愤之情。
《蓟中作》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尽显“以安危为己任”的精神风貌。
第七种咏叹: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
茫茫大漠广袤深远,好似无变无际,孤独的边城四面空旷无依。我策马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沙漠里,风沙在我的耳边飘过……
边城晚望
唐•许棠
广漠杳无穷,
孤城四面空。
马行高碛上,
日堕迥沙中。
逼晓人移帐,
当川树列风。
迢迢河外路,
知直去崆峒。
太阳已经在遥远的沙漠边落了,似乎掉进了沙漠。拂晓时分,我们走出了帐蓬,那些树木在风中簌簌作响。黄河边驿道迢迢,直通崆峒。
诗人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描摹了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突出了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第八种咏叹: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
秋风渐起,城头的枯草也已发白,大漠的沙土经风吹移动,显得更黄了。秋风吹着天边的云朵,成群的鸿雁已经向南方温暖的地方飞去了……
边上
唐•齐己
汉地从休马,
胡家自牧羊。
都来销帝道,
浑不用兵防。
草上孤城白,
沙翻大漠黄。
秋风起边雁,
一一向潇湘。
这是一首赞咏沙漠中和平生活的诗。自从边疆停战,胡汉两家的百姓都恢复了生息,不再武力相争,原来自以为理想的治国之道已经慢慢消散了。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诗人因逃避战乱来到了边地,久离家乡,此时看到鸿雁南飞,油然而生思乡之情。